佛畫也可以是一個深入瞭解佛學禪理的過程

繁忙的上半年過去了,暫且拋開一切忙碌,重投佛畫繪作。

這次繪畫的是一幅「阿彌陀如來立像」。

一般來說,佛像分為佛、菩薩、明王、天部等。「佛」以釋迦佛陀作為代表;「菩薩」指發心求入佛道,下化眾生的聖賢,例如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等;「明王」是教化難調眾生而示現的,例如孔雀明王、不動明王;而「天部」則指住在天界守護著佛法的神明,包括金剛力士和四大天王等。瞭解佛像分類的名稱,就容易繪出佛像的不同姿勢與特徵。例如這一幅「阿彌陀如來立像」,我們可以把名稱分解成三個部分:阿彌陀 + 如來 + 立像

1. 「阿彌陀」即阿彌陀佛,又名無量光、無量壽,是西方極樂世界之教主。

2. 「如來」是佛陀十種稱號之一。這一群組的代表是阿彌陀佛。

3. 「立像」是佛像姿勢的一種,指站立的姿勢,一般是兩腳併攏的立姿,也有左腳或右腳往前跨出的姿勢。除了「立像」以外,其他佛像姿勢還有「坐像」、「倚像」和「臥像」。

不同的佛像畫各有其不同形象與特徵,方便我們辨識區別。就以此畫為例,為何被說作是阿彌陀佛,而不是釋迦如來或藥師如來呢?

首先,我們必須瞭解如來的共相,所謂共相,就是他們的共同特徵。一般來說,佛部的佛像都具備「三十二相」,那是三十二種殊勝的身體特徵,是佛部所具有的莊嚴德相,由長劫修習善行感得而來。佛畫中的佛像未必能完全呈現所有的三十二種特徵,但有數樣主要特徵還是會必然呈現的,例如頭頂上隆起的「肉髻」、頭上捲曲的「螺髮」、兩眉之間卷成渦狀的「白毫」、脖子上的三條皺紋「三道」等。

阿彌陀佛白描稿(圖片由作者提供)

除此之外,睫毛整齊而不雜亂(睫如牛王相)、兩頰隆滿如獅子頰(兩頰隆滿相)、身體寬大端正(身形端直相)、兩肩圓滿豐腴(兩肩圓滿相)、兩手兩足兩肩與頸項七處之肉皆隆滿柔軟(七處隆滿相)、手指足趾皆纖長端直(手指細長相)、手腳極柔軟(手足柔軟相)、立正時雙手垂下長可越膝(垂手過膝相)等等,凡此種種,都必須在作畫時細心留意。

其他辨識如來的特徵還包括他們身上穿著的粗布「衲衣」,站著或坐在「蓮花座」。必須要知道,如來的形象是以釋迦牟尼佛為原型,由於呈現的是六年苦行後的模樣,所以身上只是披著一塊粗布衲衣,並沒有多餘的裝飾。在這幅佛畫中,我們卻看到如來身上還戴有以繩串起的珠寶飾物「瓔珞」、像帶子一樣的布條「條帛」,衲衣下還穿上如裙子的天衣。這些都是藝術加工,嚴格來說並不是佛部如來的形象特徵。

最後,我們可以從佛像所施的「手印」來區分不同的如來。一般來說,釋迦牟尼佛的手印有「無畏印」和「與願印」,就如大嶼山的天壇大佛,右手舉在胸前,手心向外施「無畏印」,左手掌垂靠膝上,手心向外施「與願印」,此為佛祖的代表印相。藥師佛的手印雖也是「無畏印」和「與願印」,但其右手的無名指會稍微彎曲,而左手若不施「與願印」就會拿著藥壺,藥壺中裝了可治癒各種疾病的藥物。

阿彌陀佛的手印是「阿彌陀定印」或「來迎印」。「阿彌陀定印」常見於阿彌陀如來的坐像,雙手掌心向上放於腹前,兩手屈起食指,拇指按在食指上,例如日本鐮倉大佛的印相便是如此。「來迎印」也是阿彌陀佛才有的印相,以拇指壓於食指上成彈指狀,其他指頭伸直,代表從極樂淨土來接引往生者的意思。

而此畫中的阿彌陀佛的右手自然下伸,垂至膝前,掌心向外,指尖向下,這也叫「與願印」,或稱「施願印」,象徵如來順應眾生的祈求所作的印相,表示佛菩薩能給與眾生願望滿足。佛像的左手則施「施依印」,又稱「護法印」或「皈依印」,以拇指壓於無名指上成彈指狀,其他三指自然翹起,代表皈依佛、法、僧三寶。

有人說,佛畫是一種修行,忘我靜心。與此同時,佛畫其實也是一個深入瞭解佛學禪理的過程。

延伸閱讀:

隨《自在觀音》安住山水之間 淨意畫佛修行──「以畫相會」佛畫與山水的合作畫分享會記述

分享: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6%bc%94%e7%84%b6/" title="Posts by 演然"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演然</a>

佛門弟子。以寫作為生,著作超過兩百種。港大榮譽文學士、理學碩士、佛學研究碩士(優異)學位,並以第一名成績取得浸大語言研究碩士(優異)學位。先後獲得皇仁書院胡禧堂獎學金、浸會大學學術獎、香港編劇同學會故事寫作比賽優異獎、中大青年文學獎季軍、第二屆(2019)香港出版雙年獎、第十五屆(2019)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第四屆(2023)香港出版雙年獎等。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