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提升心靈免疫力 互相砥礪增上靠共修

佛教徒常常聞得: 「凡夫轉境不轉心,聖人轉心不轉境。」這是說,一般人總希望環境改變來遷就自己;然而聖人卻懂得調動自己的心力以面對外境。這種力量,可以說是心靈的免疫力。面對今天新冠疫情的挑戰,這一番體會別具意義。

近年麥特.海格(Matt Haig)這本《我們住在焦慮星球》(Notes on a Nervous Planet) 引起很多人的共鳴,成為多項書榜之首,包括《週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榜和 Amazon 分類暢銷排行榜。作者提出,我們住在一個超載的星球裏,地上滿是迷失的心靈。生活的選擇看來多得俯拾皆是,但心靈依然脆弱。大家都困在焦慮裏面,沒有能力掌握自己。若人生總被這種感覺佔據,就說明我們心靈的免疫力已下降到低點。

不久前,台灣佛教道場靈鷲山在桃園巨蛋舉辦了「宗教聯合祈福會」,就是以「信仰給力,心靈免疫」為主題。

其實,宗教能夠提升心靈免疫力,早已得到世人認許。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一項研究力證情緒和免疫力之間關係密切。他們指出,親近自然美景、欣賞藝術,以及投入信仰能引發正向情緒,有效提升人體免疫力。

研究人員說,自然、藝術和信仰都能激起感動、驚嘆和敬畏的情緒,而這些「好情緒」(正向情緒)能降低發炎因子的濃度。他們特別解釋與信仰相關的「敬畏」:敬畏跟好奇心、探索的慾望相關,能激發人積極探索,與發炎狀態引起的倦怠和憂鬱等情緒剛好相反。

此外,美國克里夫蘭大學附屬醫院的研究發現,音樂可增加對抗感染的身體抗體。美國匹茲堡大學一份研究則指出,擁有知心好友和良好的社交關係,有助對抗壓力,減少壓力荷爾蒙對免疫細胞運作的負面影響。

杜克大學的研究結果亦顯示,每天固定的宗教活動有助慢性病人紓緩疼痛感覺。

以上略談了身體免疫力和心靈免疫力,兩者關係十分密切。我們知道,兩者同樣重要。但在疫情之下,一般人都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身體免疫力上。其實,疫情挑戰,正是我們培養心靈免度力的大好機緣。

筆者與大家略談以下幾點。

第一,疫症大流行,是我們認識「苦」和「無常」的「緣」,也是我們學會與疫症共處之「機」。

我們因疫症而感受焦慮,因為難以接受「無常」和「苦」。但其實,我們身邊一切都是無常的,世界也不斷地變化。佛法能引導我們了解無常與苦,進而懂得怎樣面對它們。

疫症的攻擊,也是一種「生死」考驗。佛法為我們了生脫死作好智慧和修行上的準備,而絕不是逃避!

第二,在疫情挑戰下,佛法有助大家安住當下,把握好自己的心。

面對兇猛的疫情,我們得到一次「對境煉心」的機會。原有的穩定生活遭遇衝擊,該用甚麼心態對待?佛法強調的覺知,如何幫助心平靜下來,仗著「煉心」,我們慢慢可以找到答案。

第三,疫情考驗我們的自我控制力,例如遵守防疫措施、又或在家工作時克盡責任。疫情也考驗我們的善念,特別是怎樣幫助有需要的人。在疫情中,人的忍耐、互讓和堅持也特別重要。佛法的教導,例如持戒、布施、忍辱和精進等,對應疫情帶來的衝擊,強化修習者的心靈免疫力,是十分重要的資糧。

還有最後至為重要的一點。提到心靈免疫,其實不單只是個別心靈的事情,而應重視「心靈共同體」的共修。有人說,病毒引起的疫症大流行,是人類所造的共業。如果這是真的,人類便應以「心靈共同體」面對。正如文首提對,我們一起活在一個充滿焦慮的超載地球上,要找回安靜,也必須共同面對。

今年七月,佛光山舉辦了一次法寶講座,名為「佛法免疫力」。與會的知柔法師說,有形的「瘟疫」還可以防範,但無形的心靈「瘟疫」又可以怎樣面對?法師提出「共修」的力量,依靠大眾的力量互相砥礪增上。筆者稱此為「心靈共同體」。

在共修之中,我們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提醒自己不退轉道心。選擇好隊友,發揮團隊的心靈力量,修持就容易取得進境,如像免疫力不斷提升,面疫境或逆境,都不再彷徨了。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