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可不可以吸煙呢?我們如何打造一個無煙世界,饒益有情?

夕陽西下,陌上歸人,經過一日辛勞的工作,拖著疲乏的身軀,慢步踏上歸途。遠望田莊,炊煙縷縷,想著回家後可以與家人一起進膳,共享天倫,體內的疲勞已感到一掃而空。這些情況,在工商業發達的社會,是很難想像得到的。這些景象,在石屎森林中,亦很難有機會看到。現代社會,家中早已沒有煙囪,人人可以見到的只是工廠的煙囪。隨風吹送來的不是飯香,而是污染的空氣。混濁的氣流,嚴重時凝聚不散,像霧一樣濃罩著這個世界,影響社會生態,並對人類的健康,構成威脅。

無煙世界,是人類所冀求的健康生態環境,經過人類共同的努力,是有機會達到的。污濁的空氣,除了包括由工業所製造出的廢氣外,還有汽車排出的廢氣,同時亦夾雜著煙民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對於從工業或汽車的廢氣所引起的污染,很多政府都有制定政策來預防,但對於禁煙,可能是由於涉及個人權益,加上煙草商與社會千頭萬緒的關係,在政策的推行上,很多時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吸煙有別於喝酒,嚴格來說,不單是個人的問題,而是與整個社會有關,因為二手煙除了造成空氣污染外,對其他不吸煙人士的身體健康,亦構成威脅。記得有一次在健康講座中,一位孕婦曾發問,吸入二手煙會不會對她的胎兒做成傷害,我確實回答她,答案是肯定的。

佛教徒可不可以吸煙呢?其實在佛陀的年代,還沒有煙草的出現,所以並沒有制定有關吸煙的戒律。有些人認為既然五戒中有不飲酒戒,受了五戒自然也不應該吸煙,不過也有人認為既沒有已定的戒律,所以抽煙就不算犯戒。

雖然佛陀在世時還沒有煙草的存在,但在後世有很多大菩薩是有談及吸煙的害處的。在孫景風翻譯的藏文經典《龍樹菩薩劄記》中中,就有如下的講說:

「吸煙之害,不生三戒本續中,三毒俱備故也,不生六度本續中,六垢俱備故也,不容觀修生起次第,以其於佛前觸犯其障故也,不容觀修圓滿次第,以一切根本道,為煙所障故也,不容趨至三寶佛殿前,以減少彼等之功德故也。煙氣上行至天宮,觸於天帝釋及梵天等,阻瑜伽道,及修道,下行龍宮,觸於白龍族眾,阻瑜伽道,及見修二道,中行至人間,觸尋香無色,及饒益眾生之護法,令其昏昧,則護法勢力衰弱,而資糧隔絕矣。若作佛之近侍,則觸佛障,雖有念誦功德,縱經百劫,亦不生微若芥子許之效果,及至臨命終時,於法身出現之際,中脈上端,以為煙所遮,則靈性流轉於下,於中陰報身出現之際,雖現天身,以為煙所覆蔽,無所見而失墮於中陰,於出現化身之際,不得貴族善種眾生之胎,以煙毒根源,是由胎血火中焚化,而成吸者邪緣之因故也。清晨吸煙,阻斷動脈流行,臨命終時,不容或現光明,午間吸煙,阻斷靜脈流行,於中陰時,不容或現報身,昏暮吸煙,阻斷中脈上端,於投生時,不容或化現身,何況煙氣惡劣,當為諸善士所共棄,故必須速除,若不戒斷,終必符合世尊已往金口誠言,今世貧窮,漸至墮於惡趣,身色不美,而受生於污穢之處,蓋吸煙者,多半於不淨之中,及食便溺者之族類中也。」

人人都知道吸煙的害處,是不是信奉佛教,其實都不應該有抽煙的惡習。若是佛教徒,更加不可以吸煙,理由是因為這行為明顯與學佛的目的相違背。佛陀制定戒律的原因,是希望藉著守戒的力量,可以塑造一個理想的環境,幫助眾生修行。吸煙危害健康,等同慢性自殺,修行人自然應該遠離這行徑。雖然五戒中沒有不抽煙戒,但若是受了菩薩戒的,吸煙則絕對是犯戒。吸煙除了傷害自己的身體外,二手煙還會影響他人的健康,同時造成環境污染,菩薩以救度眾生,莊嚴淨土為己任,自然要避免任何有機會傷害眾生,污染環境的行為了。菩薩戒的精神是三聚淨戒,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和攝眾生戒(又名饒益有情戒)。饒益有情戒的意思,是若果有任何行為是可以幫助眾生的,但受戒者沒有執行,都算是犯戒。從這一觀點出發,若菩薩放棄任何可以幫助眾生戒煙的機會,都算是犯戒,更何況是自己吸煙了。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