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基礎知識系列講座:四聖諦——離苦得樂的法門 (一)

心舉法師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大家晚上吉祥。首先我要感謝主辦方,特別是凈因法師的信任,我才有榮幸跟大家一起來學習。今天的課題是:四聖諦——離苦得樂的法門。剛才已經聽了大家的匯報,看得出大家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匯報也很精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就別的不多說,在接下來的時間內,我只是沿著第一組的思路,對四聖諦進行一個稍微的補充。

勞其形者長壽,安其樂者命短。靜以養神,動以練形。能動能靜,可以長生。若要健,天天練。早起練長跑,老年變少年。懶惰催人老,勤勞可延年。百病起於情,情輕病亦輕。

導言:佛教的基本旨趣

同學們剛才講到四聖諦,也都會提到《轉法輪經》,我們知道《轉法輪經》是佛陀開悟之後對五比丘所講的第一部經典,最起碼從早期佛教的角度,或者從上座部佛教的觀點上來講,佛陀開悟之後所講的第一部經典就是《轉法輪經》,所以我們說《轉法輪經》是佛陀最早、最為直接的教導,那麼在《轉法輪經》中,佛陀主要闡述的核心思想,就是四聖諦法。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四聖諦其實可以說是佛陀最早、最直接的教導。而且還有一點,就像我們寫論文一樣的,一開始要寫一個總論。其實四聖諦在《轉法輪經》裏,相當於佛陀在講整個方法論時,是第一個提出的佛法總綱,苦集滅道,可能聽起來只有四個字,但是苦集滅道它其實具備了瞭解佛法,還有我們開悟、誤入涅槃所需要的一切元素。

那麼在講四聖諦之前,我們都在講苦集滅道,我們首先要有一個大的前提,我們要知道佛教到底是甚麼?佛陀講法說法,降生於世的最終的目的是甚麼?我們都知道大乘佛教有一句話很經常會說:「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甚麼大事因緣?就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用佛陀的智慧去教導眾生,希望眾生能夠離苦得樂。這也是佛陀為甚麼要降生於世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從我們學習任何佛法或者修行任何法門來說,我們都要以這個前提去出發,那就是佛教的基本旨趣是甚麼?希望我們來學習佛法,佛陀教導我們佛法,讓眾生都能夠遠離煩惱之苦,然後進入諸苦止息的涅槃境界。

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我們給佛教的定義是甚麼樣的?當然我們可能給它一種宗教的定義,這個是從宗教學上來定義,但是佛教說的Teaching of Buddha,到底是甚麼?其實歸結起來就是一個解脫論,他就是教眾生如何從這種諸苦纏繞的娑婆世界,從這種苦的、逼迫性的狀態中能夠解脫出來。所以我們今天講的四聖諦,包括一切佛法,都是以滅苦為目的的一種方法論,無論以後我們學到的大乘的《法華經》,還是早期的各種不同名目的經典。只有一個目標,就是以滅苦為目的,他告訴你的就是滅苦的方法。 為甚麼會有這麼多名目,這麼多經典,主要是不同的眾生有不同的煩惱,佛陀用不同的方法來告訴大家如何解脫,如何滅苦。

四聖諦概述

那麼我們今天在這裏學的四聖諦,其實就是佛陀第一次講經時,仔細思量,我第一次要講甚麼?我第一次的聽眾是誰?五比丘。我要跟他們講甚麼?就是講的苦集滅道,那麼苦集滅道其實就是佛教滅苦的一種方法論的系統性表明,四聖諦,按照佛教的觀點,剛才同學們也都講了,世間的種種無非是苦。

那麼佛陀說法的目的是甚麼?無非是讓世間少苦或者無苦,當然理想的狀態是讓世間無苦。但是目前佛教已經2000多年,至少尚未達到世間無苦的狀態,最起碼是佛陀的理想是讓我們達到少苦、無苦的狀態。所以佛陀在開悟之後,在梵天勸請之後。第一次講經佛陀講的是甚麼內容?這些內容就是告訴我們世間有苦這個現象,然後我又告訴我們世間為甚麼有苦,然後又告訴我們,苦到底有沒有止息的可能性?

那麼用甚麼樣的方法能夠讓我們的苦止息?所以我們可能從哲學層面上來講,佛教四聖諦就是佛教的一種哲學或者佛教的核心哲學,但是作為我們佛教的行者來說,特別是今天在場的聽眾,還包括我本人來說,它應該是甚麼?應該是一種滅苦的方法論。

剛才講四聖諦時,他們也一直在重複苦集滅道,我們看到的苦集滅道一般是漢譯經典裏出現的,對四諦的翻譯,當然這種翻譯其實是一種簡稱。當然「苦」確實沒有甚麼簡化的痕跡,我們理解起來就是剛才他們說的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等等這種八苦。那「集」用巴利文讀起來就是Dukkha Samudaya,那麼Dukkha Samudaya是甚麼?翻譯成漢語就是起因、原因的意思,所以我們如果把「集」翻譯完整應該是「苦之集」,用白話來解釋就是苦生起的原因,或者苦之起因。所謂的「滅」就是指的Dukkha Nirodha,這裏把苦省掉了,就是苦的滅,苦的停止。「道」當然是苦滅之道,就是導向滅苦的方法。

我們一般情況下,佛教經常會稱佛陀是「無上大醫王」,甚麼大醫王?他就像醫生一樣的,佛陀降生於世,他主要的目的就是給我們眾生醫病的。所以我們的苦就相當於佛陀告訴我們甚麼?告訴我們,我們是有病的,為甚麼要告訴我們有病呢?因為我們眾生認識不到,我們是有病的,認識不到人生是苦的,在大部分人眼裏邊人都是值得一活的,無論如何我都要活得更好的。其實我們沒有辦法深刻的認識到這一層面,所以佛陀一上來就給我們指出,我們人生是苦的,世間的種種無非是苦的。

然後剛才同學們都在說佛教是悲觀主義者,如果是悲觀主義者,佛陀僅僅會停留在苦的層面,不會往下進行。既然知道人家是悲苦的,我就今朝有酒今朝醉了,我就不會再去下面追究苦因。佛陀之所以講苦,其實不是一種悲觀主義,就是一種現實主義,告訴你這樣的情況,然後告訴你病因是甚麼,你有甚麼原因產生的疾病?我們追究病因的目的是甚麼?追究病因的目的就是我們要考察到底有沒有痊癒的可能性。

如果一個醫生給你去看病,一看你是心臟病,然後醫生會根據他的經驗去分析你這種心臟病屬於哪一類型的,屬於甚麼原因引起的,以他的行醫的經驗會告訴你有沒有治癒的可能性。以佛陀本人親身經歷的過程,以自己為例的案例告訴你,苦這種病我們是可以得以痊癒的,怎麼樣得以痊癒呢?就是用八正道這種方法是能得到痊癒的。

(待續)

「佛教基礎知識系列講座」由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智度會弘法慈善基金會、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香港寶蓮禪寺聯合舉辦,旭日慈善基金會贊助。本次講座實錄,由陳浩、彭瑩整理,薇寧、寶山校對。佛門網獲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授權刊載,特此鳴謝。標題為編輯所訂。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