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僧眾、以僧眾為對境修恭敬--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十二)

圖:網上圖片
圖:網上圖片

(續上期)

僧,是四人以上的出家的團隊,不局限於某一個人。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對待僧眾,對於各位在家居士很重要。但是態度要調整到位,確實也很不容易。

我們要培養對所有僧眾的恭敬。只要是出家受戒的僧眾,他們都是佛法的實踐者,都是我們的福田。他們也許還是凡人,但是他們走在由凡到聖的路上,所以他們是我們的榜樣,他們是我們供養的對境,所以不要以惡意,不要以那種「張家長李家短」的習性,去議論僧人的過失。這樣會毀壞我們跟僧眾之間的因緣。

這裏並不意味著說,你們不能指出僧人的過錯,不是這個意思。如果僧人有過錯,有兩種方式指出。第一種方式,你可以當面規勸:某某法師請你原諒我,我認為有一事你做得不妥,請允許我指出來。這是當面規勸。還有一種方式,在寺院僧團裏面,你也可以向僧團的長老、負責的人,指出某些人的非法。這裏最重要的是甚麽?最重要的是心態,你的心態是建設性的,是維護僧團,是護法的心態,包括護持那個不如法的僧人,希望他能改進,希望他能有進步。你沒有必要到處去講,在居士裏去講,在外面去散布——特別現在是網絡時代,在網絡上去議論,那就錯了。這種做法背後的心態,就不是建設性的,它是破壞性的。

《地藏十輪經》講到僧人的珍貴。釋迦牟尼在這部經裏告訴我們,即使是犯戒、破戒的比丘,他們穿著袈裟,仍然有特有的功德。因為他們讓世間的人想到佛、想到法、想到僧、想到戒。簡單地說,他們是佛的宣傳者,佛法的宣傳者。在這部經裏也介紹說,出家比丘身上搭的這身標志戒行的袈裟,它的功德很大。曾經有一個人犯了大錯,被國王處罰,處罰的方式是把他送到荒山野嶺。佛經講,在那樣的地方會有夜叉出沒,這個人會被這些夜叉吃掉。但是這個被遺棄在荒野裏的人,他身上有一小塊袈裟;注意,是一小塊,還不是完整的袈裟。到了晚上,夜叉們就來了,開始他們很高興:「哎呀,終於有美食了,餓得不行啊!」走近了一看,不對呀,這不能吃,因為他身上有袈裟。他們不僅不吃,還恭敬頂禮。這是《地藏十輪經》記載的,袈裟就有這樣的力量。

這樣的故事在佛經中有很多。還有一個釋迦牟尼本生故事,在山裏面有一個象王,象王的牙非常漂亮。城裏有一個國王,早就聽到象王的美名,知道它有非常美妙的白牙,但是他們總是難以抓獲它。後來國王就懸賞重金,招募捉象王的人。有一個人為了得到重金,自告奮勇,拿著弓箭和刀槍,到了山裏。這個象王是釋迦牟尼的過去生啊,也不普通。它看見一個獵人過來,先是有戒備,但是當它看見獵人身上帶著一片袈裟時,就把戒備心放下來了,說你需要甚麽?我能幫你嗎?獵人說,我需要你的牙齒。象王在這種情況下,就把自己的牙齒奉獻給了獵人。你們看袈裟的力量。

共業之怪象

但是現在你們可能有困惑,在大街上會碰到穿袈裟的人,給你一種壓力,甚至設一個圈套找你們要錢。新聞也報道過,在漢地一些省份,乃至於藏地,有一些村子裏的人,到了某個季節,把頭剃光,或者連頭都不剃,戴上帽子,穿上我們出家人的衣服,到外面去化緣、趕齋;或者裝扮成活佛、仁波切,讓信眾供養他們。你們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

對於這些人,有人建議不要稱他們是「假和尚」。某種意義上,「假和尚」還是和尚,他們根本就不是和尚。說他們是「穿著我們衣服的人」,這客氣啦!說「穿著我們衣服的騙子」,這有點氣憤了。穿著我們衣服的這些人,現在不僅僅在國內,有的甚至走出了國門,走到了美國、英國,走向了全球,國際化了。

這確實是這個時代眾生的共業。我前面講過,現在的社會公信資本衰減得太厲害了。佛、法、僧三寶,本來是神聖的文化資源,現在也被某些饑渴、精神貧乏的人,變成牟利的工具了。受損傷的是誰呢?是全體社會大眾。對於這種情況,我的建議是,敬而遠之。只要穿這身衣服,我們可以對他有敬意,但是我們不一定要親近他。至於親近哪些僧眾,可以經過觀察以後,自己再決定。

結語

以上恭敬三寶的修行,我們講了很多細節。這些細節,大家不要以為是麻煩,不要以為是囉嗦。如果你覺得麻煩、囉嗦,那一定是你的身心很粗,還沒有被調伏。以三寶為對境,調伏我們的粗心,讓它變得細膩、柔軟;以三寶為對境,增長我們的福報,然後我們才有可能使信仰變得堅固,深入佛法的大海。這是這些細節深遠的意義之所在。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裏。

延伸閱讀
供僧護寶,以心傳心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