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五個送給香港家長的錦囊──慧禮法師的親子教育開示

慧禮法師與ACC小朋友上月出席慈善跑步活動,吸引很多香港朋友參與。
慧禮法師與ACC小朋友上月出席慈善跑步活動,吸引很多香港朋友參與。

無止境的功課、考試、操練,已成為香港教育的「業」。尤其近月更鬧出TSA(全港性系統評估)風波,不少家長紛紛站出來,要求教育局煞停TSA評核試、還小朋友一個簡單快樂的童年。平心而論,香港以考試、成績為先的風氣早已根深蒂固,練就出一班「虎爸虎媽」及「港孩」;如何才能改變這種扭曲了的教育文化,絕非單靠取消TSA便告功德圓滿。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遠赴非洲弘法的慧禮法師,十一年前在馬拉威(Malawai)設立阿彌陀佛關懷中心(Amitofo Care Centre ,簡稱ACC)首間孤兒院;發展至今,ACC已在賴索托(Lesotho)、史瓦濟蘭(Swaziland)及納米比亞(Namibia)設有院舍,幫助近千位非洲孤兒,為他們提供食宿及教育,希望以知識改變他們的命運。慧禮法師早前訪港出席ACC慈善活動,《佛門網》有緣跟這位「非洲和尚教育家」會面,暢談他與小朋友相處之道,更送給我們五個親子教育要訣。首先要注意的,竟是由「坐馬桶」開始!

一)養成好習慣

慧禮法師表示,非洲孤兒其實和其他地方小朋友一樣,起初都是白紙一張:「所以ACC從小教導他們各種禮儀及規矩,首先由坐馬桶開始,每次用完,他們都得擦乾淨!」平時更要敦促他們站得好、坐得好、走得好,還要尊重師長,「當然,小朋友哪會不頑皮?但只要從小養成習慣,他們就不會亂來!」就如信眾念佛一樣,必須養成習慣才能攝心。惟不少香港家長為求子女考到好成績,只顧操練習,卻忘記教導他們禮儀,自然變成「港孩」。

慧禮法師與我們分享他教導小朋友的心得,道理很簡單,卻未必個個做得到。
慧禮法師與我們分享他教導小朋友的心得,道理很簡單,卻未必個個做得到。

二)學習專注

ACC的小朋友十分厲害,除了自己的母語外,還懂說國語及英語,能輕鬆唸出《心經》、《大悲咒》,甚至用流暢的廣東話唱《上海灘》!慧禮法師認為非洲的環境比較單純,沒有電腦、電動,自然能夠專心學習:「他們學中文學得很快,還懂唱台語歌、日文歌呢!」不過法師坦言,如果非洲小孩換在香港如此環境成長,他們同樣會受到外來物質生活干擾,影響學習專注力。佛教常常提到專注,必須做到心無雜念,修行才能有果效。父母們不妨彷效一下,關掉電腦、電視、手機,與小朋友一起學會專注,學習自然事半功倍。

ACC的慈善音樂劇《少年Azibo的非常旅程》將於明年1月初在港上演,小朋友連月來忙於綵排。
ACC的慈善音樂劇《少年Azibo的非常旅程》將於明年1月初在港上演,小朋友連月來忙於綵排。

三)認識中華文化

每位小朋友必須學習中文,讓他們了解中華文化美好一面。慧禮法師表示非洲部落文化有一些錯誤觀念,例如小孩年紀輕輕便懷孕,對他們來說甚至不是甚麼一回事:「所以我們希望藉傳授中國傳統文化,讓他們知道何謂生活規範及道德觀。ACC每位小朋友都要唸《弟子規》。但老師不會叫他們死記硬背,卻會用不同的表演、活動方式,讓他們更易了解箇中內容。」

不過慧禮法師強調,ACC小朋友不會為了學習中文而忘記自己母語:「他們的母語、傳統及文化一定要學習、傳承。中華文化以至佛學只是一種額外的養分。我們不是要改造他們。」眼見香港很多小朋友天天上不同補習班及興趣班,看似身懷十八般武藝,卻隨時忽略了自己的母語及中文基礎,這絕非健康現象。

四)強身健體

除了中文,ACC小朋友還要學習中華文化另一精髓──功夫:「小朋友剛來孤兒院時,體質都不太好,要幫他們『打蟲』。上功夫班,就是幫他們強身健體。」對比香港小朋友,很多時卻因為生活環境太舒適,導致體弱多病。學習功夫或其他運動,對他們的健康絕對有幫助。而明年一月,慧禮法師會再帶同一班非洲小孩來港演出音樂劇,大耍功夫及唱歌,到時各位可一睹他們的功架。

明年1月初,ACC同時舉行「非童凡響.慈善相展」,透過照片讓大家了解非洲小朋友的生活。
明年1月初,ACC同時舉行「非童凡響.慈善相展」,透過照片讓大家了解非洲小朋友的生活。
早前一班ACC小朋友來港表演,我們拍下他們綵排情況,個個顯得精力充沛!

五)多加鼓勵

為了處理ACC四間孤兒院的工作,慧禮法師經常「四圍走」。但一有時間,他便會跟小朋友「開示」:「都是說些鼓勵的話啦,希望他們做人要有理想、有目標,人生才會變得更美好。」法師不會刻意跟小朋友談佛經,卻希望他們從生活中慢慢了解佛家精神:「只要把小朋友當作家人看待,打開他們的心房後,再跟他們談釋迦牟尼、觀音,他們便不會抗拒。」可見循循善誘是跟小朋友相處之道;過份嚴厲的訓示隨時有反效果。父母們請謹記。

後記

筆者也是家長,聽完慧禮法師一席話後,既有所得著,還有一份無力感。其實法師說的都是一些很簡單的道理;但在現今香港已扭曲的教育氛圍下,我們做父母的往往忘記初衷,將考試、成績、入名校這些壓力加諸於自己及子女身上。法師表示,這是社會教育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這是一個共業。」想有所改變,必先由自己做起。父母們共勉之。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