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證實,禪修有助提升身心靈健康 —— 常霖法師「自在生活禪」網課研究結果公佈

在外國,向來有不少大學及學術機構進行研究調查,驗證禪修對我們身心靈健康有哪些好處。惟在香港,這方面的研究較少。去年,常霖法師有感新冠疫情持續多時,很多實體課程及活動皆未能舉行,便和一班義工團隊將他的「自在生活禪」面授課轉化成網上版,目的是讓有興趣的朋友,能夠打破地域及時間限制去學習;只要有心,便可隨時隨地根據網上課程內容,隨師父進行禪修練習。

「既然我們花了那麼多人力物力製作『自在生活禪』網課,便想到不如同時做一項研究,驗證這個網上課程有沒有成效!」常霖法師的「心呼吸」慈善團體,便聯同香港中文大學多元文化及全人健康研究室進行是次研究。負責的中大心理學系麥穎思教授(Winnie)表示,坊間不少佛學、禪修,以至心理學的課程,很少會進行嚴謹的研究,以驗證其是否有效。「很高興師父有這份開放的態度,讓我們能進行這次研究。」

師父笑稱:若研究發現我的一套不可行,我便回深山修行!

任何研究調查,結果當然不是負責機構所能控制。假若今次「自在生活禪」網課出來的研究結果是「沒有效果」,那麼師父會如何應對?他如此輕鬆回答:「那便證明我這一套禪修方法並不可行,我會『收檔』,獨自返回深山修行!」當然,最後結果並非如此,甚至令師父十分鼓舞!

Winnie表示,這次他們為「自在生活禪」網課進行的實證研究,參加者十分踴躍,起初有逾千名人士報名;為求令研究效果更顯著,他們減去了曾有禪修經驗的人士,最終共有762名十八歲以上人士成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48.4歲,八成為女士,餘下為男士,並分為「禪修組」和「等候組」來進行。「禪修組」即是參與「自在生活禪」網課的學員,「等候組」則是仍未開課的學員。

參與學員,幸福感等正面指標提升、心理困擾等負面指標下降

研究共量度參加者的七項心理健康指標,分別為「活力水平」、「心理幸福感」、「無執著心」、「靜觀」、「痛楚」、「心理困擾」及「睡眠障礙」。結果顯示,兩組別在開課前的數據也是差不多;但在開課後,「禪修組」比「等候組」在「活力水平」、「心理幸福感」、「無執著心」及「靜觀」方面有所提升,同時亦有較少的「心理困擾」、「痛楚」及「睡眠障礙」。Winnie和常霖法師對研究結果甚感鼓舞,證實了師父這個禪修網課,的確為參與學員帶來禆益。

「寧不短,不可斷」證實有效

數據上,「禪修組」的禪修練習時間自然亦較「等候組」為多,由此可見「自在生活禪」網課有助鼓勵參加者更願意持續進行禪修練習。研究還跟進他們完成網課後一個月的情況,常霖法師很高興看到學員的「心理幸福感」等正面指標持續提升,相信他們在網課完結後,仍然持之以恆練習,這亦正是師父一直希望大家做到的「寧不短,不可斷」。

常霖法師坦言,今次首辦「自在生活禪」網課,以網上授課形式推廣禪修,對他而言是很新的嘗試,亦感恩團隊一同努力成就此事,很能對應過去三年疫情大家「足不出戶」的困難,同時令他接觸更多受眾。

常霖法師與中大心理學系麥穎思教授合作推動是次「自在生活禪」網課的研究,希望以科學方法來驗證禪修的成效(圖:佛門網)。
常霖法師與中大心理學系麥穎思教授合作推動是次「自在生活禪」網課的研究,希望以科學方法來驗證禪修的成效(圖:佛門網)。

受眾來自世界各地

參與這次網課的學員,當然以香港及亞洲地區為最多,但亦有少數來自德國、芬蘭、捷克這些較「冷門」的國家,令師父大感意外和驚喜。「坦白說,疫情之前,我接引的信眾不是很多。疫情期間,因為很多實體活動必需暫停,後來慢慢在Facebook、Youtube等進行網上禪修,以至這個『自在生活禪』網課,令我接觸到世界各地不同的朋友,比疫情前多出很多倍!」

教授分享修習體驗:禪修門檻不高,有助持之有恆練習

Winnie自言本身亦有練習禪修,這也是她當初接下這個研究計劃的原因。「我認為禪修很值得推廣予更多人嘗試,惟坊間仍不是太多人認識它。藉著這次研究結果,我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原來你是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禪修)來了解自己、照顧自己。」談到禪修經驗分享,Winnie亦十分認同師父的「寧不短,不可斷」秘訣。「有時候太累,我可以簡短地只做10分鐘禪修也行。因為門檻不高,練習時不覺吃力,令我更能持之有恆去練習,慢慢便感受到禪修帶來的正面效果!」

小領悟,大智慧

「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這就是常霖法師設計「自在生活禪」網課,以至他一直以來推廣禪修的宗旨。「我會先用最容易的方法,讓大眾嘗試過後,發現禪修原來可以很簡單及生活化,一點也不『離地』,部分人便會因此有興趣再深入學習及練習。」也正如師父認為,佛陀的智慧博大精深,我們當下學習的佛法,只是很小很小部分,但原來已很足夠應對我們日常生活所需,這已是很好的領悟。

延伸閱讀:

貼地的生活自在禪:隨時隨地學,面對面,有共鳴!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