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棄自己,面對困難才有成長」──紹根長老慈善基金推行「學生獎勵計劃」,八年來照亮了四百多位逆風少年的心靈⋯⋯

貧窮、缺乏照顧、居住環境欠佳⋯⋯對莘莘學子的學習和成長有怎樣的影響?紹根長老慈善基金在香港推行的「學生獎勵計劃」,正是為了回應受忽視的社會需要。計劃八年來照亮了四百多位逆風少年的心靈,並且撒下了感恩和慈悲的種子。

「學生獎勵計劃」在八年間有長足發展,獲嘉許的學生人數由十人增至百人。

Raymond: 沒有父母照顧   學會逆境自強

Raymond是今屆「學生獎勵計劃」得獎同學之一

架著眼鏡,一臉自信的Raymond 同學,是紹根長老慈善基金應屆「學生獎勵計劃」的得獎學生之一。獲獎原因,不是成績優異,而是他奮發向上的韌力,常懷感恩的心態。

Raymond患有長期病患的父親去年因病突然離世,媽媽帶著年幼的妹妹,無力照顧他。由一家四口,驟變為無父無母,十六歲的少年因此情緒低落了一段日子。由於媽媽健康也欠佳,Raymond自小就分擔不少家務,買餸煮飯,打掃,為妹妹換尿片⋯⋯,他為了辦理爸爸的喪事而缺課十多天。

兼顧學業和家務,辛苦嗎?他說「不會覺得辛苦,我以前有哮喘,很少參與課餘活動,留在家裏,做家務成為我消閒的活動。」

敢於向人求助

他找好友和社工傾訴,又上網搜尋有相同經歷的人如何面對喪親之痛。就讀於佛教黃允畋中學的他說,學校的禪修練習也有助他紓解憂慮和壓力。

他想通了 ,他說「難接受的事實,也得接受,那不是我做錯了甚麼。面對困難,才能夠有成長。我不能被難關打擊下來。」

在學校社工的協助下,Raymond 入住荷蘭宿舍。校長知道他的家庭狀況,建議他參加「學生獎勵計劃」。同學撰文自薦申請,他自信「逆境自強,不放棄自己」的態度獲得評審認同。

家中遭逢巨變,幸而未有影響到他的學業。他的商管科成績是全級第一,經濟科是前十名內,而中文科也是頭二十名內。他喜歡經濟科講邏輯,而且實用,志願是在大學修讀經濟。

外表似文靜書生的Raymond ,也有好動的一面。網球、游泳,早前又上過獨木舟和山藝課程。喜歡跑步的他有感人生如長跑:「要堅持,有時候,攰了,或者遇到一些因素而要停下來。雖然前路充滿未知的事,最重要是認識自己,為自己設定目標,勇往直前。」

受了恩慰   熱心回饋

佛學教導亦讓他明白種下慈心,也就是種因。

Raymond積極參加宿舍組織的社會服務,定期探訪長者中心,與長者一起做雪花酥,玩War Game⋯⋯。「長者不熟悉各種道具,我教他們如何拔槍,如何反擊。」十幾歲和六七十歲的長者相處,覺得難溝通嗎?「長者們都好錫我,同佢地傾計,聽佢地話當年,幾好啊。」

三千元的獎勵金,除了用來補習,同學計劃用部分的獎勵金作慈善捐款, 幫助有需要的人。他以往亦有定期捐助失明人士。自己有的資源有限,甚至稱得上是緊絀,仍然樂意付出去助人,他謂那是紹根長老慈善基金義工們給他的教導。

Raymond感恩,有紹根長老慈善基金的義工關顧

「三位義工(紹根長老慈善基金)一起來到宿舍探訪我,我很驚訝。從沒想過,我這樣的處境,竟然有人關心我,他們知道我英文科比較差,又為我安排合適的補習老師。」

感恩學校、紹根長老慈善基金、宿舍的師長,都給他很多勉勵和幫忙,令他深深感受到「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接受了別人的恩,可以將這份善心轉送給別人。」

Lucy: 跨境上學不怕苦  目標是當社工

 Lucy

「知道獲獎,感覺好開心。」多年來,Lucy每天用兩小時交通,跨境到大埔佛教大光慈航中學上學,她與爸媽和妹妹家住在深圳。她唸中一的時候,投靠姑姑,開始了在香港上學的日子。前兩年因疫情關係,兩地不通關,令她一度停學,到去年才恢復。

每天早上六時起床,八時十五分要抵達大埔的學校。下午四時放學,她通常爭取時間回家,因此參與課外活動的機會比其他同學少,曾經為了參加活動而要坐尾班車回家。舟車勞頓的跨境上學生涯,Lucy坦言也是一種壓力。

「幸好我很會為自己疏理心情,不開心的時候,睡覺,或者聽一首喜歡的歌就好了。反正都要溫習,我就調動一下。要用筆寫的功課和溫習,總之不用對著電腦的,我就善用坐車的時間去做。」回到家裏,她還有任務──為妹妹提供功課輔導。

爸爸是家中唯一經濟支柱,家庭經濟條件不足,令她缺乏自信。「我的英文科比較差,可是家裏沒有錢給我補習。這次獎勵計劃得到的獎金可說是少許的幫助。」

「以前的我比較自卑,曾經有一次學校邀請我上台分享,但我沒有信心而婉拒了。回想起來,是錯過了一個學習的機會。」

她說師長的關懷和鼓勵,讓她慢慢轉變過來。她的志願是成為一位社工,像紹根長老慈善基金的義工們,幫助年輕人面對逆境,在他們低落的時候給予支持。她說「義工們跨境到深圳家訪,十分難得,教我十分感動。 」

有因,必有果,接受過幫忙,因而心存感恩,樂意服務他人和多去關心別人,這是Lucy接受獎勵計劃嘉許的心得。

四百多次家訪  每一次都感動

「學生獎勵計劃」的評審準則主要有三方面: 品德良好;勤奮向學,力求上進;關心社會和回饋社會。紹根長老慈善基金秘書處收到同學的申請後,會將個案按十八區分類,然後安排義工逐一家訪。

向同學頒發獎勵金之前先行家訪的做法,是紹根長老的提議。長老有見坊間的獎學金計劃,幾乎全部都是以同學的學業成績為依歸,他成立「學生獎勵計劃」,希望能夠照顧被忽視的一群貧困學生,給予他們一點心靈上的鼓勵,同時發放小額的獎勵金,減輕一下他們的家庭負擔,讓同學可以買自己喜歡的參考書,參加興趣班或補習。

紹根長老慈善基金的秘書長何志淳、註冊社工梁錦添和楊建洲三位義工,組成了家訪小組,八年來,他們探訪過超過四百位學生,足跡踏遍各區的劏房、公屋、天台屋、竂屋、調景嶺的鐵皮屋,屯門的貨櫃屋,以至跨境深入大灣區。

 義工小組到大嶼山探訪筏可中學的學生

楊義工本身是經營生意的老闆,但多年來仗義相助,駕車接送義工去家訪,何志淳說,若沒有他的幫忙,肯定無法在兩個月內完成一百次家訪。

帶領著家訪的梁錦添身兼基金的善業服務總監,他說「每次(家訪)都不容易,我們三位義工都流過不少眼淚。家訪不只是一種面試或查核家境狀況,還是一種途徑,近距離去關心學生。」

義工們在家訪中可了解申請人的生活環境,同時在傾談中了解同學在學業和個人發展方面的強弱項,按需要提供適切的支援。梁錦添說五分三的申請個案都屬於家境「非常困難」。從事社工五十年的他廣結人脈網絡,例如為有迫切居住需要的家庭申請公屋,協助轉介困難的家庭使用食物銀行的服務⋯⋯。

義工們會先與學校溝通,掌握同學的背景資料,儘量站在同學的角度給予鼓勵和關心。梁社工強調,基金不抱「施比受更有福」這種態度。「這不是施捨,是要持一種慈悲心,站在對方的角度,讓同學明白到這一份心意。」

梁錦添社工帶領著義工,登門探訪過四百多位同學

期望成立即關愛小組  持續支援

何志淳與紹根長老一起於2015年成立基金會,又於2016年開展「學生獎勵計劃」。她多年來一直與同學們保持連繫。

同樣是家訪小組中堅分子的秘書長何志淳,她與紹根長老一起於2015年成立基金會,又於2016年開展「學生獎勵計劃」。由第一屆的十位獲獎同學,到今年第八屆有一百名同學得到獎勵,這個見證教她非常感動。

她欣慰地說:「難得獲獎的同學對基金都很有歸屬感,我一直與他們保持聯繫,基金有甚麼活動或呼籲,他們都一呼百應。」今年頒獎禮台上三位年輕司儀,正是第一屆和第三屆的獲獎同學,一位是註冊護士,一位是教師,一位即將大學歷史系畢業。她又感恩有政府和中聯辦的支持,給予同學肯定,令他們倍感高興。

「學生獎勵計劃」不止於物質上的支援,還希望做到與同學一路同行。何志淳呼籲各界的善長繼續支持「學生獎勵計劃」,她期望籌集到充足的資金成立「特別關愛小組」,持續關注同學,並為有需要的同學給予支援。她舉例說,​​曾經有同學家住的寮屋,在颱風中被吹走了屋頂,需要緊急籌款應急。今屆得獎的Raymond同學喜歡踢波,他為了買一件波衫而用了僅有的一百元,結果幾天沒有錢吃飯。

「關愛小組還擔當募集資源的角色,一點點的零用錢,對一班家境貧困的同學來說,有助他們無顧慮地應付考試,他們考上大學後可以做兼職,自食其力。」她又期望招募已經大學畢業的歷屆獲獎同學加入義工行列。

的而且確,感動、感恩、回饋,是多位得獎同學異口同聲,由衷說出的得獎感受。

支持紹根長老慈善基金
https://www.siukunfoundation.org/%e6%84%9b%e5%bf%83%e6%8d%90%e6%ac%be/

紹根長老助學的緣起

紹根長老

紹根長老慈善基金今年成立九週年,基金的宗旨是推行社會善業,關愛弱勢社群,協助長者融入社會,改善生活質素。而基金旗下的「學生獎勵計劃」在八年來向四百多位學生頒發獎勵金,今屆的「學生獎勵計劃」頒獎典禮於7月13日舉行。​​申請人由二十多間中學的校長推薦,申請的學生需要撰文自薦,由基金的評核委員會審定申請資格,然後家訪和作出建議。

紹根長老之所以重視扶持青少年的德育成長,原來跟紹根長老本人的經歷有關。紹根長老七歲入學後不久戰亂,他隨家人逃難,只能斷斷續續地上學,和平後不久出家。長老深明教育的重要,而扶貧先扶正,教育先行,人掌握了知識,有助減輕家庭負擔。基金亦期望學生學有所成,以慈悲精神無私奉獻,回饋社會。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