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遙遠的國度

馬來西亞東海岸的水災又“重演”,災難一次比一次嚴重,從媒體圖文並茂的報導中跟進,只見水位越來越高,殃及的城市和村莊也就越來越多,被迫疏散的居民有增無減,形勢吃緊的災情緊揪我心。在這風雨飄搖的時刻,多麼希望自己也能為水深火熱中的災民付出一絲綿力。我深信唯有保持身體健康,水災後災民才有力氣收拾家園,重新再來呀!

上天彷彿聽到了我的祈禱,在手術室出來後,手機就響了起來:“何醫生要去賑災嗎?大後天出發。”在手術室的這20年,大部分工作時間都是處於緊急狀態中。沒料到,就連為社群付出丁點兒的時候,也必須在倉促的狀況下啟程。而且賑災地點更不是我所預料中的關丹,也不是吉蘭丹。

菲律賓塔克洛班(Tacloban)這個陌生的名字如今在我耳際嗡嗡作響。從位於三樓的診所窗口望出去,正是日出的東方。我的視線如果能穿越中央山脈,那就會看見遭受淹沒的東海岸了。顧及眼前的水患,我已經忘了遙遠的國度,有更多災民在慘絶人寰的災難中抱頭痛哭。事不關己的災難,總是那麼容易被遺忘。有多少人還會在意海燕颱風的摧殘,以及災民的悲慟?

一個月了,災民回家了嗎?

還沒,因為已經無家可歸了。

一個月了,眼淚乾了嗎?

乾了,因為已經沒有眼淚了。

溫馴的海燕在蔚藍天空中輕盈自在地飛翔,是多麼飄逸的畫面;然而,以它為名的颱風捲起的海浪有三層樓那麼高,再以奔騰澎拜的衝擊力,狠狠地將這個以板屋為主的沿海地區夷為平地,還奪走了超過6千條人命,摧毀了逾30萬間房屋,導致數百萬人流離失所。這都是叫人感到沉重,但我未曾細心留意的數字。

2013 年11月8日凌晨時分的這一衝擊,也把原本就窮困的居民推向另一個更為酸楚的層次──災民。面對大自然的反撲,人類抵禦的力量顯得如此的渺小和無助。除了虔誠的祈禱,我們還能再做什麼呢?

把臂同遊,把酒共飲,把歌對唱,也許是我們生活中美好的一部分;然而一方有難,十方援助,這才是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互動。就讓我洗淨手上的血腥和銅臭,去擁抱災民的創傷,去撫慰大地的裂縫吧!

縱有滿懷熱誠,但這匆匆一去就是八天,我先得開個家庭會議。賑災出發日正是我答應陪同孩子一起出席教育展,為升學做輔導的那一天。後續的幾天,他又剛好要到檳城考英文為入大專鋪路。如今都要一一託付於太太,讓她獨自去處理了。

瀏覽了網絡上海燕過後災區殘垣斷壁、滿目瘡痍的畫面,太太轉過頭對我說:“去吧!那會是更好的決定。”她堅定的語氣,加強了我的士氣。

有太太願意承擔家裡的一切,我就拎着大家的祝福和關懷,隨着慈濟團體走入了災區。塔克洛班這個在地圖上陌生的地理位置,從那一天起,不再是個遙遠的國度了。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