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不但有益健康,更可以長養我們的菩提心,提醒人類環保護生的重要。藉著這個「Green Your Month」專題,佛門網每月推出以素食為主題的文章作為溫馨提示,希望大家這一個月,會比上一個月更愛自己、愛家人、愛動物、愛我們的地球!
近月來,有關修訂長者福利的議題,社會各界議論紛紛。有人認為,除了關注長者津貼的加減以外,我們更希望社會懷著真摯的心,關懷被忽略的老人家。挨年近晚,位於大角咀的「走肉.朋友」素食自助餐廳,選擇以下這種方法關顧區內的公公婆婆,讓他們度過一個溫暖的農曆新年。
「免費午餐」 長者限定
「到我這個年紀,一餐不能吃太多(份量)了,腸胃消化不來啊。通常要少吃多餐。不過每次來吃素菜,反而可以吃多一點,容易消化嘛。」住在大角咀的黃先生,這天便和太太,以及同住區內的潘伯伯,一起應邀來到「走肉.朋友」品嘗免費自助素午餐──自去年7月開始,餐廳跟社福機構合作,每月為區內有需要的長者提供「走肉飯券」午膳。公公婆婆們可選擇自取飯盒,或直接在餐廳內享用自助餐。
健談的黃太透露她最愛吃煎讓素三寶,「味道很好,能吃到食材原味道!」她還分笑言,「多吃素食,人越漂亮,越見光采照人!」潘伯伯就喜愛較甜的食物,「素咕嚕肉酸酸甜甜,味道跟真的咕嚕肉很相似!
新春素菜 意頭十足
適逢新春將至,餐廳還安排了數道賀年素菜給大家試吃。黃伯伯平時愛吃口水素雞,來到新年時候,餐廳把這道菜「搖身一變」成為「大展鴻圖」當紅素炸子雞,以粉漿配以多種香料製成素脆皮,口感幾可亂真。素食版「風生水起-撈起」用上素魚生、素鮑魚等食材,配搭多款新鮮蔬菜,效果色彩繽紛。另一道「百鳥歸巢」則是素雜錦拌炸麵,同樣鮮艷奪目。
「素菜的顏色很豐富,我最喜歡漂亮的東西!」黃太不禁開心說道。說實在,能為長者奉上一頓豐富自助素宴,和他們邊說笑邊品嘗,那份直接的關懷和滿足感,並非金錢可衡量。
牆上走肉飯券 歡迎顧客隨緣樂助
「『走肉飯券』推行後,我們每月固定派出120個飯盒,亦歡迎顧客購買飯券行善,幫助更多有需要的老人家。」餐廳創辦人Esther和Joei表示,他們不會刻意向顧客「推銷」這個善行計劃,但當有人問及牆上何解寫滿密麻麻的祝福字句時,店員便會解釋:「每位捐出飯券的客人,不論數量多寡,也可在牆上給老人家寫上祝福句語。」數十元一張飯券,對很多香港人來說可能微不足道,卻可讓有需要的長者換來一餐溫飽,其價值遠高於捐出金額。
大角咀屬舊區,有很多老人家居住。Esther和Joei不約而同表示,他們既落戶這裏,希望能跟社區連結起來,幫助有需要的人。這和當初他們開設餐廳推廣素食的原意不謀而合,「我們開店前,問過身邊茹素的朋友『轉素』的原因,有的為求自身健康,亦有人因愛護動物、愛護地球⋯⋯但綜合起來,其實都是想對自己、對地球更好一點,我們餐廳的口號『 A Better Me.A Better World』便是由此而來。」
老友記最喜愛的素食,原來是⋯⋯
當然,口號不止宣之於口,還要實踐執行,這正是他們跟社福機構合作推出「走肉飯券」的緣起。「我們鼓勵前來取飯券的老友記,直接待在餐廳吃自助餐,這樣我們可跟他們聊聊天,了解他們多一點。」黃先生夫婦和潘伯伯便是他們的「熟客」。三人並非素食者,但也認同多吃素有助身體健康。不過據Esther和Joei觀察,最受老人家歡迎的素食,原來竟是不太健康的炸物!「公公婆婆們平時吃得較清淡,有些則因為經濟問題,不能常吃貴價肉食。來到這裏,他們可隨意挑選各式素食,很自然會揀一些他們平時少吃的香口食物!」
為配合長者的實際需要,餐廳也設計了不少容易吞嚥的素菜,例如蒸水蛋、老少平安、素肉餅等等。「部份菜式會選用蛋奶作食材,但會清楚標明,以便純素者識別。此外,我們亦盡量不用五辛。」餐廳既屬自助形式,由冷盤、炸物、湯類、熱食、粉麵,以至飯後甜品皆有供應;每隔數月也會轉換不同主題,希望吸引不同層面的顧客,無論是素食或非素食者也有興趣前來一試。
喜獲獎項肯定 行善之心更堅定
在跟黃伯伯夫婦和潘伯伯聊天期間,得知他們平時也愛外出活動。想不到黃先生及黃太原來喜愛游泳和打羽毛球!「區內的體育館設有長者時段,我們可免費打波!」潘伯伯就愛看粵劇,也不時參加社福機構舉辦的旅行團。Esther和Joei表示,三人是較活潑健談的老友記,「試過有受惠長者前來取飯盒,隨身拿著多袋物品,全程不肯放下,生怕被人拿走。相信那些物品就是他所有家當,這一幕令我們看得很心酸。」亦有老人家一次用盡當月的四張飯券,拿下四個飯盒,「原來他讚我們的素菜很好味道,想給家人一起分享。」
自推出「走肉飯券」後,餐廳的善行開始廣傳,其後他們也應邀跟不同社福機構合作,安排區外長者前來品嘗素食自助餐,「餐廳地方不算太大,若前來的老友記人數太多,我們在同一時段內已不能招待其他顧客。但看見公公婆婆們吃得開心,也是值得。」
去年年底,餐廳更在社聯舉辦的「長者友善措施致意行動」中獲頒發獎項,他們對大角咀社區的貢獻得到肯定。「這次獲獎是很大的鼓勵,證明我們當初定立的信念是對的,十分感恩。」除了長者關懷,他們會嘗試接觸區內更多不同機構或團體,從環保、護生、運動等多個範疇尋求合作,繼續以這份素善之心,紮根社區,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