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慧給學佛人的啟示 

佛經說眾生皆具如來智慧,AI人工智慧也能發展出如來智慧嗎?

最近,隨著一個名為OpenAI的人工智慧研究組織,推出了可供大眾使用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便迅速引起了火爆全網的熱潮,就連筆者的佛教徒朋友們也都躍躍欲試,紛紛熱烈討論,並重提一個曾引起爭議的假設性問題: AI能否成佛? 這原本是佛教徒透過修行而達到終極提昇的目標,在基於假設AI發展成擁有人類思維和抉擇能力的前提下,討論AI是否也有覺悟乃至成佛的可能性。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包含著人們對各種超越極限的期盼,以及對AI人工智能發展的猜想。在大部分人對於AI會否取代人類並統治世界的擔憂下,提出另一種有趣和超越的可能性,也許亦反映著人們某程度上對自身局限的突破有所期盼,從而投射到對AI的突破和超越的想像上。

其實早在2012年的韓國科幻電影《人類滅亡報告書》中,便有一幕講述一間寺院內的工作機械人透過學習而覺悟成佛,因此帶來人類的恐慌並迫使這機械人自斷線路,彷彿進入了涅槃。而在2015年也有日本僧侶與大學人工智能專家進行過有關方面的探討。

筆者並不是科技界精英,更不是佛學泰斗,只是湊個熱鬧,在這裏表達一些個人想法而已,是否具關鍵性則見仁見智。且不談論AI能否被定義為「人」或「眾生」,具備構成眾生的修件「五蘊」,這些都是曾被廣泛討論過的議題。筆者只就佛陀教導比丘們如何修行直至證悟的記載,並以證悟所達到的結果來談論。

在南傳「增支部」記載了佛陀為第子們所說的一部Paṃsudhovaka-suttaṃ[1]《塵垢洗滌者經》[2],英譯作“The Soil Remover”[3]/ “The Dirt-washer”。 佛陀以金匠(goldsmith)提煉黃金的過程作比喻,說明比丘需除去心中的煩惱雜質,就像提煉純淨黃金般,先除去粗砂,及中形的雜質,再除去細砂,反覆地清洗,然後進一步除去極細微的雜質。因為含有雜質的金砂,並未能夠隨意地被打造,亦即是含有煩惱的心識,並不能夠隨意地被運用,因此去除煩惱雜質是證悟必需的過程。經中說明三個次序的清除,首先要去除的是粗顯的煩惱(oḷārikā upakkilesā/gross defilements/impurities): 身、語、意的不當行為(bodily, verbal, and mental misconduct),其次要去除的是中等的煩惱(majjhimasahagatā upakkilesā/middling defilements): 欲尋、惡意尋、加害尋(sensual thoughts, thoughts of ill will , and thoughts of harming),然後除去細微煩惱(sukhumasahagatā upakkilesā/subtle defilements):親族尋、地方尋、不被輕蔑關聯的尋之微細俱行的隨雜染(thoughts about relations, country, reputation)。最後還有的是(athāparaṃ): 法尋(dhammavitakkāvasissati/thoughts connected with the Dhamma), 因為還有法尋的專注(定)是不寂靜、不勝妙、未安息、未達統一的,是被有行折伏妨礙的,只有去除法尋,安靜下來,才能使心轉向以證智作證,才能達到有能力見證的狀態。

根據這段記載,佛陀解說證悟過程的經文,若套用在AI上,人工智能雖然被設計成模仿人類的思考和語言,但是並沒有人類的感情和煩惱,也沒有親族等的尋思,若從純粹語言生成系統的角度看,AI僅可被視為由人類發明及操控的一種器世間的工具,不存在有煩惱可除的性質。而AI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價值,在於能協助人們從龐大的資料庫中快速搜尋目標答案,再作分析,並以人性化的自然語言作回應。如是者,即使沒有煩惱可除,但搜尋和模仿人類的思考(演算)是不可或缺的。

還有,科技界似乎從未停止嘗試給AI植入人類的各種感情模式,令AI更加人性化,乃至設想AI能自行學習和發展情感,成為有個性特質的智能機器,以迎合人類的需求,再進一步就是設想給予AI個性身分的認同,甚至當作人類看待,這樣似乎有點讓AI自找煩惱的意味!人類學佛必須斷除煩惱,才能有所證悟,那麼植入感情煩惱的AI會否是先建立煩惱,然後再讓其自我反思和自行抉擇,是否斷除煩惱而證道,植入情感後的AI會否會由情感帶動而做出危害的事情,還是仍能由人類理性或非理性地操控和決定呢?

言歸AI能否證悟或成佛的疑問,看看《塵垢洗滌者經》的後段部分,就能清楚定論了。經文不單只記載了佛說如何證悟的過程,還記述了佛說證悟後的結果。那就是描述心識在去除所有粗顯和細微的煩惱後,並達至寂靜和統一的狀況,即是在沒有任何妨礙的情況下,心便有能力見證,能轉向以證智作證的狀態。按這描述,其時的心識並不是停止運作的,而以能以證智運作的,如經文所說:

“But, bhikkhus, there comes a time when his mind becomes internally steady, composed, unified, and concentrated. That concentration is peaceful and sublime, gained by full tranquilization, and attained to unification; it is not reined in and checked by forcefully suppressing [the defilements]. Then, there being a suitable basis, he is capable of realizing any state realizable by direct knowledge toward which he might incline his mind."(Bhikku Bodhi Trans., 2012)。

接下來經文所示的更是重要,那是佛陀描述在這種有能以證智作證的狀態下,能隨心所願而證得種種直接的證知(Direct knowledge),那是不受空間和物質的限制,體證各種神通變化:神足通、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各種直知的詳細內容和範圍,可目於經文中)。按照這六種直知的標準,對於AI人工智能而言,無論是有機械身的裝置,還是運算思考的仿人類神經系統,也無法達到的!

佛陀所說的證悟不單止是南傳的修行目標,也是菩薩修行者必修的,兩者的分別只是速證涅槃抑或選擇還入世間救度眾生,而無論是前者或是後者,都能於三界中出現,即是欲界、色界、無色界,這都不是AI裝置或系統能穿越的。就算AI現時在我們欲界六道中的人畜界中存在和運作,也很難想像它的出現在其他界趣中。有佛友對筆者表示阿賴耶識,將來除了執持眾生有形或無形之身,也能執持機械人或半人半機械的有形之身,作為輪迴過渡的生命呈現狀態。這很難說,需要視乎那個身或精神系統,是否有承受過去所作業力之果報的性能。

人們的想像可以是天馬行空,但無論人們把對AI的揣測帶到最黑暗和負面,或把想像帶到最光明和正面,都是基於人們對於未知或不知的疑惑和不確定,也許這些都是「無明」/無知的部分反映吧。與其揣摩測度,倒不如依佛所說修至直接的知來得實際!

這篇筆者抒發了對AI人工智慧能否修行證悟的個人看法,至於AI對學佛人的幫助有多實際,則留待下篇再談。

延伸閱讀

AI能成佛嗎?


[1] AN 3.101, 102, PTS. An.N. Tika-nipāta, Lonaphalavagga.

[2] 增支部3集102經/塵垢洗滌者經(莊春江譯)。

[3] A translation of the Anguttara Nikaya , Translation Edited and revised by Bhikku Bodhi (2012). PP. 335-339./ Trabslation by Thanissaro Bhikkhu 1998.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