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國際靜觀(正念)研討會——變化世界中的靜觀(正念)

班戈大學(Bangor-University)的靜觀(正念)教研已超過二十年歷史。
班戈大學(Bangor-University)的靜觀(正念)教研已超過二十年歷史。

「一所坐落在山上的書院,不能被隱藏,
這是一個夢想、一個願景。
威爾斯祖父們在黑暗和古老嚴酷岩石中點燃著光明,
在寒冬和炎夏頑固奮鬥,
有一絲光明,熱愛學習,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在他們的腦海中,想像著更美好的事物即將到來,為他們的孩子提供更豐盛的生活⋯⋯
在光明的壁爐旁的婦女,是我們英勇的祖母撫養著孩子⋯⋯」

2024年8月2日舉行的國際靜觀(正念) [1]研討會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ndfulness) 的開幕典禮,在五百人演講廳的講台上,靜觀(正念)網絡(Mindfulness Network)的義工Bethany 以威爾斯語 (Welsh) 朗讀Gwen Thomas創作的一首詩〈山上的書院〉 (The College on the Hill) ,分享了威爾斯(Wales)當地祖先(ancestor)的故事,歌頌十九世紀當地的石礦工人,為了讓後代提供教育的願景,捐出點滴工資,成就了位於英國威爾斯北部山上的書院——建立於1884年的班戈大學 (Bangor University)。

從個人減壓到建立更公平和富有同理心的世界

班戈大學在靜觀(正念)方面的教研工作已經超過二十年,世界知名的「靜觀(正念)認知治療課程(MBCT)」的發起人之一臨床心理學教授馬克威廉斯(Mark Williams) 目前是英國牛津大學榮譽退休教授,他曾經在班戈大學進行教研工作多年,並成立Centre for Mindfulness Research and Practice。[2] 是次研討會的主要籌辦者之一Rebecca Crane教授在會議開幕致詞中提及,過去三十多年靜觀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了成果,從關注個人健康的模式,進入了社會主流,並帶來了的巨大影響。例如MBCT課程成為英國國民保健中心 (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的其中一個認可治療方法[3]

Rebecca指出,目前是在多個層面上進行再平衡的時候,可以更廣泛和包容地超越對個人身心健康的關注。她認為所有參加會議的人都夢想著一個更公平、更有慈愛心、更富有同理心的世界,一個尊重所有生物並認識到我們與生俱來相互依存以及依賴自然世界並存生活的世界。她邀請我們可以思考下一步的工作,例如,如何令正念發揮更廣泛的能力,令這世界的發展更豐盛?我們如何處理偏見並為社區啟動這方面的工作?從個人到社會環境,靜觀(正念)的智慧支持我們巧妙地生活在這一刻,瞭解到甚麼導致我們承受壓力、痛苦和失去連結(connection),甚麼讓我們的社區以及更廣泛的系統層面上獲得放鬆和聯繫。班戈大學團隊在五年前開始探討是次會議的主旨,探討變化世界中的靜觀(正念),關心靜觀(正念)如何可以支持社會面對經濟、政治、環境議題的重大挑戰。會議分為五個主題部分,包括: 

  • 科學研究、理論和教學法;
  • 沉思、哲學和靈性;
  • 社會、文化和系統方法;
  • 草根、實際應用和創新;
  • 政治、環境和全球倡議。

五天的研討會議除了有超過百個口頭和海報學術報告,還包括主題演講、座談討論、研究報告和靜觀(正念)修習環節等Rebecca 強調科學實證的靜觀(正念)研究很重要,但並不完整。第一個主題演講由來自美國的Sona Dimidjian 教授分享有關她多年來在精神健康和靜觀(正念)的科研成果;第二個主題演講由著名內觀禪修(insight meditation)導師 Catherine McGee分享有關修習如何幫助我們拓闊視野以服務改變中的世界;第三個主題演講由來自美國的非裔法律學教授Rhonda Magee 分享靜觀(正念)在建立平等社會的參與;第四個主題演講由Amit Bernstein 教授分享他為難民進行的Mindfulness-based Trauma Recovery for Refugees (MBTR-R) ,中文暫譯「靜觀(正念)為本難民創傷復原研究」。

此外,在每一個主題之下,大會都安排了圓桌討論。筆者最深刻的是在最後一天「政治、環境和全球倡議」的環節,參與者積極推動如何將靜觀(正念)帶入公共事務和應對多重危機,圓桌討論成員包括Mindfulness Initiative[4] 的Jamie Bristow,Richard Edwards, 威爾斯靜觀(正念)運動的組織者Roy Ellis, 以及積極推動少數族裔修習正念的Cathy-Mae Karelse。

響應關注氣候變化危機,大會的自助午餐、茶點和晚餐均供應植物為主(plant-based)的奶素膳食。總括而言,大會期望加強這個時代的道德和倫理要求,尊重所有的專業知識為這次會議帶來一些獨特的分享,共同創造一個相互支持的空間,開幕致詞。Rebecca 再次邀請參加者跟隨Bethany以威爾斯語帶領大眾一起修習了幾分鐘,聆聽這片土地的語言,跟祖先建立聯繫。

會議提供了不少不同修習方法的工作坊,每一個靜觀工作坊都極具特色。
會議提供了不少不同修習方法的工作坊,每一個靜觀工作坊都極具特色。

回到傳統智慧、跟祖先和大地建立聯繫

是次會議提供了不少不同修習方法的工作坊,每一個靜觀工作坊都具備其特色,例如Vidyamala Burch作為一位青年時期面對脊髓損傷的人士,分享了她如何發展了靜觀管理痛楚課程,並成立了The Breathworks Foundation 慈善組織。此外,著名法藉女內觀導師Martine Batchelor 具備多年韓國禪宗修習經驗,她在工作坊中帶領大家留意: 是怎麼樣的感受調子? (What’s the feeling tone? ) 有不少禪修方法會引導禪修者給予情緒和感受名字或標籤,例如憤怒、不耐煩等,Martine請我們留意在給予名相之前,它是如何的呢?她也教導了在修習時,不執著地體驗無常以改變習慣 。Martine 也請我們一起欣賞修習上付出的努力,享受修習過程中帶來的清晰和喜悅,最後感恩我們存在的所有潛能。

在人際關係靜觀(正念)工作坊中,Rossalie Dores 請大家跟一位陌生的參加者分享她們修習的初衷。在一整天的靜修工作坊中,Catherine McGee和Rhonda Magee 帶領大家以站立姿勢跟祖先和大地聯繫,橫向跟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聯繫,她們強調身體是個重要的交通工具可以連結先祖、大地萬物和宇宙,最後邀請我們反思個人修習的路徑,聆聽內心的呼喚,並跟兩位在場參加者分享。

卡巴金(Kabat-Zinn)教授在閉幕時的演講十分精彩。
卡巴金(Kabat-Zinn)教授在閉幕時的演講十分精彩。

面對多重危機 (polycrisis)[5] 時代的修習

對筆者而言,每一個主題演講對於靜觀(正念)研究者或修習者都非常有啟發性,當然卡巴金(Kabat-Zinn)教授的閉幕式演講不但令人回味無窮,更是當頭棒喝。剛滿八十歲的卡巴金(Kabat-Zinn)教授目前是麻省大學榮譽退休教授,以下節錄他的部分演講 : 他提醒我們,目前社會面對的情況跟他在 1979 年首次進行靜觀(正念)減壓( MBSR)課程時不一樣,在多重危機的今天,我們面對具有挑戰性的資訊網路。自上世紀九十年代 以來,地球人口又倍增,極地冰川冰的巨大崩解,人類世界三分之一的農作物種植用水,應對挑戰,人類需要對地球負責,這是人類覺醒我們真實本性的時候。靜觀(正念)從來都並非只是個人化的實踐而已,不單止於為了降低我個人的血壓。我們需要減少依戀對自我所造成的問題,包括對於我(I)、我(me)、我所有的(mine)。

有一個著名的禪宗公案,古代中國唐代的馬祖道一禪師仍然是學生尚未開悟的時候,有一天他在打坐,他的老師問他,你在做甚麼?馬祖回答他打坐的目標是開悟。他的老師馬上找來一塊石頭並不斷磨擦,馬祖問老師,您在做甚麼?老師回答我要把它磨成一面鏡。馬祖馬上明白他不能夠依靠打坐而開悟。這就是無言的方式指出要達到某個地方或者獲得某種狀態的虛妄(illusion) 。整個禪宗傳統並非二元的。甚麼是靜觀(正念)?從來不是二元或者割裂的,你就是你正在尋找的人,要達致目的地有無限方式,並非只有一種方法。

正念不是個人的、是跟他人聯繫的

生命真的很短暫,沒法保證你會有下一個呼吸正當我們在這研討會享受靜觀(正念)修習的美麗時,有些人正在南半球受苦。有人問甚麼是靜觀(正念)?除了是純粹覺察(pure awareness),正如是次會議很多人談論,正念是關係的(relational),人類之間是相互關連的。正念不是出售的產品,也不是喋喋不休地談論,假如聯合國都修習靜觀(正念)、奧運運動員都修習靜觀(正念),將會如何?很多人都講靜觀(正念)是胡說八道,他們根本沒有時間練習。修習很重要,它都在你的生活中,沒有一個時刻不是修習。佛陀已經闡明佛法、事物的實相、事物的合法性、四聖諦、苦的實相。法(dharma) 意味著宇宙的自然規律,我們需要發現和管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管理自己?如果你錯過了你的時刻,也許在死亡的那一刻,你錯過了整場演出。這才是靜觀(正念)——真實的生活修行。

Otto Scharmer 研究指出,69% 的受訪者願意放棄大部分收入來幫助他人。人類作為智人(homo sapiens) 樂意跟他人互聯互通,讓愛超越你的坐姿,貢獻清醒之美麗,你是一朵綻放的花朵,我們都是花朵。人類的命運取決於對我們真實本性的覺醒,靜觀(正念)的豐盛或復興在西方只有四十幾年。討論智人歷史的Yuval Noah Harari 是一個嚴肅的禪修者,我們人類這物種——智人讓我們在五萬年前的非洲繁榮昌盛,摧毀澳大利亞的巨型哺乳動物,我們可以講故事,黑猩猩不能。作為人類,管理好我們自己是這一刻基本的呼籲,在這次會議中,它正在美麗地展開,我們不需要向任何人叩頭,我們都是相互學習,萬物相互聯繫,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相互關聯的:十億年浮游生物、植物世界、海洋、氧、血、斑岩環結構,我們都是神奇地存在,在你的生活中坐在坐墊或離開坐墊並沒有區別,這是人性的全維度,具備集體意向性,非常幸運地我們與生俱來具備這種覺知,在此我向你的愛深深鞠躬。

閉幕結束前,Rebecca 邀請非裔靜觀導師以及下任靜觀網絡主持人Dean Francis,以威爾斯語分享他的一首詩 〈神聖火花〉(Divine Sparks) 作以結束研討會:

不同面貌的多面鑽石,
從內在到超越,
只要向上看,
只要向內看,
您一定會看到它的美麗金光閃閃。

不同面貌的多面鑽石,
現在每張臉都差不多,
沒甚麼失去,
沒甚麼收穫,
只是切割得不完美,
再次,
又再次。

不同面貌的多面鑽石,
每張臉都被夜空連結起來,
只要向上看,
只要向內看,
你一定會聽到一位富有慈悲戰士在歌唱,
讓我發光,
讓我微笑。
我在這裏,我在那裏
我連結一切!

國際靜觀(正念)亞太區研討會將會於2025年6月25日至30日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敬請瀏覽這網頁,期待您的參與! 

鳴謝:本文作者感謝Daisy、Helen、Herman、Kevin、Samantha對本文給予的寶貴意見! 

延伸閱讀:
佛教正念與世俗「正念」


[1]在古代典藉中,梵語smṛti (英譯mindfulness) 被譯為「念」。在當代華人地區,mindfulness一詞一般被譯為「正念」或「靜觀」,香港社福界一般選擇靜觀,在這篇文章中,筆者選用靜觀(正念)。有關靜觀和正念翻譯問題的進一步討論,讀者可參閱〈甚麼是靜觀和正念?——心理、宗教及教育的視角〉,輯於劉雅詩、盧希皿、李子建編《邁向正向幸福人生——以靜觀和正念培育兒童青少年正向價值和身心靈健康》。香港:中華書局。
[2] Mark Williams 教授的簡歷
[3] 英國國民保健中心 (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 網頁列出MBCT。
[4] 推動將靜觀(正念)帶入社會政策和英國國會的組織Mindfulness Initiative
[5] 多重危機指向跨國性的社會問題,包括近年的新冠疫情、戰爭和氣候變化危機等。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