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姬出嫁的機緣成本:人在一生有多少次以假當真,為不必要的煩惱而憂心?

這一陣子,工作一單接著一單,教人身心疲倦,終於病倒了。

休息時,不知是否受了剛逝世的城中富豪的生平所影響,做了一個怪夢。夢中爸爸病逝,臨走時要我們讓一位阿姨入住我們的家,她好像是爸爸的情人。我想到爸爸不懂珍惜一直照顧他的妻子,嫌棄她年老色衰,貪戀年輕的阿姨,心中為媽媽十分難過,竟要滴下眼淚。突然人清醒起來,知道從來沒有發生過這一件事,一切只是一場夢。一方面覺得好笑,一方面也有些領悟:人在一生有多少次以假當真,為不必要的煩惱而憂心?

莊子善用寓言和故事。筆者印象甚深的是「麗姬出嫁」的故事。[1]麗姬當初知道要嫁給晉獻公的時候,傷心得把衣服都哭濕透了;後來,到了晉國的王宮,睡得好,吃得好,才後悔自己出嫁時哭泣,有多愚蠢啊!雖然莊子本意是藉這故事安撫我們不要以為死亡十分可怕,可能另有一番天地呢!我則較樂天,常常藉此提醒自己不要為了未來而妄自揣測,憂心苦惱,浪費了眼淚和時間。

當初剛接觸經濟學,有點輕視,認為那是數字的遊戲,更討厭那股銅臭味。幸而遇到良師,經她循循善誘,才知那可算是剖析人生一種學問。筆者最愛其中一個概念:「機緣成本」。

經濟學討論如何分配有限的資源去滿足我們無限的慾望,這自然涉及取捨的問題。常人往往以可得到的成果作為決定準則,「機緣成本」則指出另一角度:我們做一件事而放棄最多的人或事或物,包括健康、親情、聲譽、人格、時間、生命等,才是我們最大的成本,亦是我們要重視的因素。世上有幾多人會細思這「機緣成本」呢?

因此在佛經中,常常見到無明二字,它是指愚痴、黑闇、迷沌的心。在佛說「十二因緣」裏,第一句就說「無明緣行」。 有位朋友講得很有意思:學佛久些,才覺察周遭很多人都盲目又不自控地跟隨無明或貪嗔痴而起舞,更往往將人事複雜化,自造煩惱,一方面教旁人覺得可笑又可悲,另一方面,也心驚畏懼自己亦是其中一員。

唯一出路:老實精進修行。


[1] 「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晉國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於王所,與王同筐床,食芻豢,而後悔其泣也。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參見:https://ctext.org/zhuangzi…82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