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牛:殘酷殺生還是文化遺產?

圖:澳洲廣播公司

鬥牛無疑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文化傳統之一,也很可能是全球各地傳統中最惹人爭議的其中一項,原因不單是牽涉到殺生,更因為牛隻在過程中要遭受很多不必要的痛苦,有些人視之為極殘忍的行為。但是另一方面,鬥牛這門技藝也受到不少人頌揚,其中不乏文學和藝術大師,如文豪海明威、畫家畢加索和電影導演奧遜‧威爾斯等。


亡牛數字驚人

全球其實有三種不同形式的鬥牛,不過以西班牙式最為普及,盛行於該國和拉丁美洲;它也可算是最為殘忍的一種形式,因為牛隻會在觀眾面前被殺,這是其他兩種形式所不見的。據估計,在歐洲和拉丁美洲,現時每年有二十五萬頭牛因鬥牛表演而死。

根據歷史記載,鬥牛在西班牙已盛行接近一千年。有關鬥牛的歷史起源,沒有任何肯定的說法。不過有人認為可追溯至古羅馬時代,時人有在公共廣場上宰殺各種動物的做法,以娛樂大眾。過去,歐洲也擁有以牛隻作祭祀的傳統。

一場西班牙式的鬥牛歷時約二十分鐘。牛隻進場後,一名助手會首先在牠面前幌動紅布,引牛隻向紅布衝刺幾回;然後另一些騎士和助手則分別用長矛和短矛刺傷牛隻,令牛隻大量失血,筋疲力竭。至此,負責殺牛的勇士方才持著劍和紅布出場,他會誘使牛隻再衝刺幾輪,待牛隻更疲累後,就用利劍刺向牠的大動脈。但是鬥牛者不一定可以一劍就將牛刺死,很多時只會令牠傷勢更重,垂死掙扎一段時間。整個過程為了讓鬥牛勇士賣弄技藝,以及娛樂觀眾,牛隻往往要飽受折磨。


正反雙方意見

隨著近年世人日益重視動物權益,歐洲和拉丁美洲反對鬥牛的呼聲越來越高漲。反對者特別指出,屠宰牛隻作食用跟娛樂用不同,後者更令人不可容忍。雖然有人視鬥牛為西班牙的文化遺產,甚或國粹,但有調查卻發現,百分之七十二的西班牙人根本對鬥牛不感興趣。倡議禁止鬥牛的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也認為,維護動物權益,遠比維持不必要又不人道的「傳統」更加重要。例如,在人道考慮下,英國已經禁止了獵狐。

但是主張禁止的陣營仍未取得壓倒性的支持,贊成一派仍有相當力量。有些人從實際的經濟和生活角度出發,指出鬥牛對西班牙旅遊業甚有幫助,而且在過程中被殺的牛隻,大部分最終也會供食用。

此外,也有不少人從文化角度捍衛鬥牛。熱愛鬥牛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略薩(Mario Vargas Llosa)認為,鬥牛不單是運動,更是舞蹈藝術(勇士要擺出獨特姿態來鬥牛),而這門藝術是獨一無二的──表演者以性命風險來營造美感,有可能會因而喪命。他指出,這種特性對於深明人生短暫的文藝創作者來說別具吸引力。同時,鬥牛在古代是為年輕人而設的儀式,他們要參與一項危險的事情,才能獲認可為成年人。略薩覺得,鬥牛不單為觀眾提供娛樂,更對人類的狀況帶來啟示:生命何等脆弱,我們離死亡何等接近!因此,他認為,保存這門有多個世紀歷史、充分展現人類創意的藝術是異常重要的。

在西班牙,有一小群極具勢力的人士一直在支持鬥牛業,以致政府官員往往不敢表態贊成禁止;歐洲聯盟也無意這樣做。不過,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呼籲,各國人民除了可以簽署聲明反對鬥牛,只要到西班牙旅遊時,拒絕入場參觀鬥牛,已可起到抵制作用。的確,在近年觀眾日漸減少下,鬥牛正日漸式微,不復當年的光輝。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