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高野山 – 佛教藝術映千載 (下):靈寶館藏‧千年國寶

位於幽靜叢林中的高野山靈寶館,成立於1921年。
位於幽靜叢林中的高野山靈寶館,成立於1921年。

靈寶館藏千年國寶

位於幽靜叢林中的高野山靈寶館,成立於1921年。

公元8世紀時,日本各地都有正倉院,是官廳或寺院的主要收藏庫,然而現僅存京都東大寺的正倉院。而有山上的「正倉院」之稱的高野山靈寶館,成立於1921年,專門收藏與展示高野山各寺院內的文物,現有文物約二萬件,其中國寶21件,重要文化財142件,和歌山縣立指定文化財館藏13件,包括佛教雕刻、漆器、繪畫、書法、茶道用具與工藝品,而其餘尚未指定為文化財的文物也有五萬餘件,就質與量而言,都可稱得上是密教藝術的專門博物館。由於館舍太小,1984年於原館旁又增建了一個新收藏庫。

靈寶館展出平安後期木雕〈阿彌陀如來坐像〉,地藏院藏。
靈寶館展出平安後期木雕〈阿彌陀如來坐像〉,地藏院藏。

平安佛雕傳襲唐風

和其他博物館不同的是,進入靈寶館展廳前必須換拖鞋,就像參觀日本寺院一般,這裡全都鋪著原木地板。順著入口的參觀動線,進入新收藏庫的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平安後期造高度2.4公尺的〈阿彌陀如來坐像〉,原本供奉於地藏院,是中國造佛像標準的「丈六金身」像。佛身後的雙圓舟形背光精緻鏤雕華麗的寶相花,漆金色彩鮮豔應為後造,而佛身披通肩袈裟,手結上品下生手印坐在蓮花座上。另一尊同樣造於平安後期的阿彌陀如來坐像,則展示於紫雲殿中,高85公分,據傳為谷上大日堂的五智如來中的一尊,曾經幾乎毀於火災,幸及時搶救,除了臉頰、脖子與背部局部保留金漆的痕跡,其餘幾乎佈滿灰黑的痕跡,儘管如此,掩蓋不了佛像的沉定與莊嚴,尤其灰燼覆蓋的眼瞼更凸顯了一股向內凝視的覺觀力,使整座雕像帶了一份浴火重生的滄桑感。

日本國寶級文物,唐代木雕〈諸尊佛龕〉(高23.1公分),原為金剛峰寺收藏。
日本國寶級文物,唐代木雕〈諸尊佛龕〉(高23.1公分),原為金剛峰寺收藏。

靈寶館陳列的佛像雕刻中有佛、菩薩、明王、天王等,一件唐代傳來的白檀木雕〈諸尊佛龕〉(高23.1公分),原為金剛峰寺收藏,外龕左右兩蓋蓋上即成一八角柱形可以隨身攜帶的佛龕。在空海大師自唐返日所攜回的文物目錄《弘法大師請來目錄》中有紀錄一件〈刻白檀佛菩薩金剛等像一龕〉,很可能即為此件。分為左中右三龕,中龕以釋迦摩尼佛為主尊,其左右為二菩薩、八大弟子與二金剛力士;左龕為頭頂化佛寶冠的觀音菩薩,右龕則以彌勒菩薩為主,造像為初唐至中唐風格。

金剛峰寺藏鎌倉時代〈大日如來像〉,絹本著色,具「寬元二年(公元 1244年)、僧正實賢」款。
金剛峰寺藏鎌倉時代〈大日如來像〉,絹本著色,具「寬元二年(公元 1244年)、僧正實賢」款。

高野山是東密道場,造像以大日如來和不動明王為最多。大日如來的梵文原義是大光明遍照,有金剛界大日如來(依據金剛頂經,佛像手結智拳印)與胎藏界大日如來(依據大日經,佛像手結法界定印),透過身(結手印)、口(口誦真言)、意(心作觀想)三密,藉由佛像與曼荼羅圖像的觀想與觀像修持,以達理與智圓融不二的真如法性。一尊平安後期檜木雕金漆箔的大日如來像,高165公分,原藏金剛峰寺,身後的飛天背光是後來補的,佛像頭頂高冠,偏袒右肩,頸部有三道紋,豐厚圓潤的身軀,手結智拳印,豐厚圓潤的臉龐保留了原始裝飾的金箔,佛的雙眼慈靄地垂視眾生;而身軀則因年代久遠而積了塵垢。

密教中有許多令人心生怖畏的造像,東密最常見的守護神不動明王即為其中之一。所謂「不動」,是指慈悲與菩提心堅固不動,而「明」則表示智慧光明之意,在密教中不動明王乃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雖然修行已入三昧果位,但誓願作如來之僮僕執行勞務護持佛法,故示現尚未具足圓滿之童子身,作忿怒相,曾立誓願:「見我身者發菩提心,聞我名者斷惡修善,聞我法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所現忿怒相乃其心無限悲願之密意。金剛峰寺有一尊平安時期(12世紀)木雕〈不動明王坐像〉,寫實而生動,一手持劍、一手持一繩索,紅色螺髻的頭髮在左肩垂下一條辮子,背部烈焰表示以智慧降伏內心的貪欲與我執之魔軍,圓鼓著下巴與緊抿的雙唇露出兩個長長的虎牙,表現堅毅與不可撼動的勇氣,充滿了積極、精進的行動力。此尊像坐在木雕方形座上,呈現出金字塔形的穩重,而流動的紅色S形烈焰卻賦予整座雕像無比的靈動力。而修此不動明王也有不同的儀式,例如遍照光院在每個月28日都有專門的「護摩」火供儀軌。

書法真跡‧見證歷史

在新收藏庫展廳中央陳列了幾個長形陳列櫃,櫃中展出數件珍貴的書法作品,有佛教寫經、空海與最澄大師的親筆書跡。空海與橘逸勢(公元?〜842)、嵯峨天皇(公元786〜842)號稱日本的「三筆」,書法承晉唐風格,在日本書道史上深具影響力,據說他入唐後曾得見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等書家名跡,亦拜當代書家韓方明為師,此後風格更加圓熟。空海入唐前所書《聾瞽指歸》二巻,現為國寶,作於延曆16年(公元797年),是其24歲時以行草所書,保存於金剛峰寺,用當時最好的縱簾紙所寫的,極具歷史價值,風格明顯受王羲之影響,雖非弘法大師最精練之作,但線條瀟灑,筆墨之間流露出其年輕時的豪氣與才情。此外,平安時期的〈即身成佛品〉與最澄大師〈傳教大師書狀案〉、〈寶簡集〉等也都是研究日本佛教思想與高野山歷史的重要文獻與書跡。

展出的佛教寫經也頗為可觀,其中一卷奈良時期光明皇后藤原三女供養之寫經〈雜阿含經〉卷39,(27.3×1370公分),卷末跋:「維天平15年歲次癸未五月十一日,佛弟子藤三女稽首和南十方諸佛……願以茲寫經功德養資二親尊靈皈依聖域……。」天平15年即公元743年,這是為其雙親所寫的,書法為初唐寫經風格,端秀工麗,結體嚴謹。此外一件12世紀平安時期,由豐臣秀吉奉納的〈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還有來自高麗太康七年(1081)紀年的〈紺紙金字妙法蓮華經〉,卷首以泥金繪釋迦說法圖,書法風格遒麗典雅。

韓國高麗朝的〈楊柳觀音〉,絹本著色,166.4×88.8公分,寶壽院收藏。
韓國高麗朝的〈楊柳觀音〉,絹本著色,166.4×88.8公分,寶壽院收藏。

佛畫工藝淨密兼備

靈寶館除了新收藏庫的展覽,原有建築的本館部分還分為紫雲殿(展繪畫)、南廊(展書法)、隅廊(工藝品)、西廊(展雕刻)與放光閣(展雕刻)五個展廳。此次紫雲殿展出室町時期〈阿彌陀廿五菩薩來迎圖〉,絹本著色(177×138公分),原藏於金剛峰寺,畫面以對角線的處理方式呈現佛與菩薩由山嶺雲端來迎的瑞相;此外,室町時期〈釋迦三尊廿八羅漢圖〉、〈藥師如來三尊像〉、與另一幅來自韓國高麗朝的〈楊柳觀音〉原藏寶壽院,都是極精采的珍貴收藏。

現存最早的平安時期國寶級佛畫〈佛涅槃圖〉,有應德三年(1086年)的題記,為金剛峰寺珍貴收藏。
現存最早的平安時期國寶級佛畫〈佛涅槃圖〉,有應德三年(1086年)的題記,為金剛峰寺珍貴收藏。

高野山的佛教繪畫除了有佛像、菩薩、明王為主題,大量的曼荼羅繪畫也極為精采,空海傳承了惠果大師所創金剛界與胎藏界曼荼羅繪畫,成為日本東密最特殊的佛教藝術,例如桃山至江戶時代的重要文化財〈兩界曼荼羅〉(16〜17世紀);而現存最早的平安時期國寶級佛畫〈佛涅槃圖〉,有應德三年(1086年)的題記,表現藤原盛期華麗的色彩風格。

在工藝品方面,除了著名的空海大師〈金銅三鈷杵〉又名「飛行三鈷杵」,傳說是空海於公元806(日本平城天皇大同元年)從明州(現在寧波)準備搭船返日,為了未來弘法利生的大願,他面對著大海向上天祈請,虔誠地請佛菩薩指引回國後建立道場的地點,祈請完畢乃將手中的金銅三鈷杵向東方一扔,隨即返日。這個金剛杵後來在高野山建立道場時被發現掛在一棵松樹上,現在仍保存於此。靈寶館還展出許多密教法器,一件唐代(8世紀)〈板雕胎藏曼荼羅〉,是一個木雕的胎藏界曼荼羅印模(19.3×16.3公分)。14世紀〈金銅蓮台形舍利容器〉。金剛峰寺收藏的漆器有平安時期12世紀〈紙胎花蝶蒔繪念珠箱〉,形制仿北宋瓷器,還包括一串念珠至今仍保存完好。平安時期(12世紀)的〈澤千鳥螺鈿蒔繪小唐櫃〉、14世紀〈忍葛蒔繪螺鈿箱〉造型與文飾都極為優美。

高野山寺院的古樸典雅、靈寶館與所保存的珍貴文物,都在歷經風雨興衰後保存至今,默默訴說著1200年前弘法大師為了護國利生的深心悲願,但願這番宏偉的寺院叢林景象,與山上受到保護的自然環境,能隨著空海大師的願力繼續法燈永傳不滅。

往遍照光院方向漫步而行,在路邊的店家買了高野山特製的高野豆腐,向高野山告別;這裡的寧靜安祥與一股佛教文化所陶冶的人文氛圍令人滌盡塵囂;搭上南海電鐵,漸行漸遠,高野山參天古松在佛光映照下將會依舊蒼鬱,亙古不枯。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