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榴槤香

拜訪吉隆坡菩提工作坊
拜訪吉隆坡菩提工作坊
拜訪巴生濱海佛學會,LCS學員獻唱佛曲
拜訪巴生濱海佛學會,LCS學員獻唱佛曲

從馬來西亞交流團回來後幾天,到朋友家中晚飯,買了一個榴槤。吃的時候,我像個專家:「挺甜的,但沒甚麼味道,與吃梨子差不多。不像吃榴槤。」一臉茫然。精明的朋友突然發現有點不妥:「你以前不是不吃榴槤的嗎?常常說氣味像洩漏石油氣,幹嗎突然愛吃起來了?」我紅著臉的說:「我愛上了吃榴槤啦。」然後滔滔不絕的講述馬來西亞的榴槤怎好吃。

在這幾天的交流團中,有幸吃過兩次榴槤。第一次是剛抵埗的當晚,接待我們的千百家居士林準備了豐富的晚餐,飯後果是兩大盆榴槤。筆者從來未試過把完整的榴槤放進口中,但既然接待單位那麼熱情的介紹,總不能讓榴槤坐冷板凳。

「嘩,味道很濃烈!」我面容扭曲,眼睛也睜不開來。「很奇怪!」身旁的馬來西亞師兄說,「不要想,不要一小口一小口的吃,爽快地把榴槤吞下去!」我唯有照辦,榴槤經過舌頭喉嚨,突然感受到一股香甜,我想:「原來榴槤雖然臭,但也很甜!」

吃完了一塊,師兄們又極力推薦第二塊,這時習慣了榴槤的氣味,開始發現這種水果與別不同之處。榴槤上包著一層薄薄的膜,咬下去時脆脆的,咬開了就吃到又豐厚又香軟的果肉,口感有些像雪糕,但卻比雪糕更濃一點。吃著吃著,意猶未盡,開始覺得好吃了。筆者發現,秘訣是要拋開一切成見與既定立場,好好的 把握在當下。如果腦中不停在想「好臭呀、好臭呀」,榴槤就永遠不會好吃了。

第二次吃榴槤是在旅程的最後一晚,我們獲巴生濱海佛學會招待在那裡吃晚飯。當筆者知道有榴槤吃時,真是又愛又恨:恨的,是因為榴槤太上火,筆者嘴上已長了一顆大瘡,實在不敢再吃了。馬來西亞的師兄一見到,二話不說端來暖鹽水一杯,還教筆者甜中帶苦的榴槤比只是甜的更好吃。師兄說得真沒錯,筆者這天連吃了五大顆!(因為喝了鹽水,瘡子沒長大之餘第二天更消腫了。)

之後筆者偷聽到,原來這兩天馬來西亞的師兄準備的榴槤,都是當地最頂級的品種,又那麼多的份量,售價可高達港幣一千元!筆者有些感動,不是因為榴槤的價值有多高,而是從榴槤這個細節,可以見到馬來西亞的接待團體對我們的重視。

無論是哪個交流團體也好,他們用足了心思,不管是吃住的安排,參觀的內容,甚至是給我們的紀念品,都無一所缺。菩提工作坊給我們準備了地道的糕點,他們的阿嬤更為我們親自煲了涼水(涼茶),第二天還請我們去聽他們的音樂會;釋迦院的法師帶我們吃了地道的娘惹午餐,還去了糖水店吃地道的甜品。我們四天三夜都住在千百家佛教居士林,他們把你能想到的日常用品床鋪被單都準備好了。千百家的劉會長更充當我們的導遊,帶我們到處遊覽。回程時,車上多了一大箱甜美的柑子,是黃先生怕我們走得餓了、渴了,給我們預先準備的。我們只是一群學佛的年青人,然而卻是他們眼中的上賓。馬來西亞的師兄們,難道都是常不輕菩薩?

這份情意,就像榴槤的味道,深深烙在我的腦海中,歷久不衰。這就是為甚麼筆者愛上了榴槤的原因。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