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香港佛教聯合會電台節目《「心」深漫遊》第三集─如是因,如是果

(續上期)

藉香港佛教聯合會75週年誌慶,佛聯會早前參與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計劃」,製作及特別呈獻十三集的電台節目《「心」深漫遊》,深入淺出介紹佛理,進行「心」靈「深」度探索,重拾覺醒和善念初心。節目經香港電台普通話台AM621及網上播出。

因緣業果乃佛教重要教義,萬事萬物都離不開因緣因果。《「心」深漫遊》第三集以「如是因,如是果」為主題,邀得佛教善德英文中學、佛教覺光法師中學校董果毅法師及志蓮淨苑文化部導師林錦江博士為聽眾分享佛教因果觀,體會做人處事時刻持善念的重要性。

因與果環環相扣佛教的「因果論」是重要的義理,果毅法師認為「因果」的重要性,在於為世人起了警世作用。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覺悟「緣起法」,「緣起法」是世間上的真實相貌,萬事萬物皆由「緣起」產生。因果觀包含了「緣起性空」,若能理解「緣起性空」,對理解「因果觀」有幫助。「緣起」是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性空」指存在的狀態,萬事萬物都會不斷改變、消失,不會永恆存在,本性是空,形成因果上的千絲萬縷。

果毅法師闡釋,佛家的「因」與「果」是環環相扣的,由不同條件湊合而成。法師以當天電台節目為例,若不是75年前由先賢大德創立香港佛教聯合會,則當天不會因慶祝佛聯會75周年而錄製電台節目;若然林錦江博士缺席或錄音室停電,就未能完成錄製節目。當天錄製的電台節目,又可能是往後某些事的因,故此因果是環環相扣而又密不可分「因果觀」有幫助。「緣起」是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性空」指存在的狀態,萬事萬物都會不斷改變、消失,不會永恆存在,本性是空,形成因果上的千絲萬縷。果毅法師闡釋,佛家的「因」與「果」是環環相扣的,由不同條件湊合而成。法師以當天電台節目為例,若不是75年前由先賢大德創立香港佛教聯合會,則當天不會因慶祝佛聯會75周年而錄製電台節目;若然林錦江博士缺席或錄音室停電,就未能完成錄製節目。當天錄製的電台節目,又可能是往後某些事的因,故此因果是環環相扣而又密不可分的,可稱為「因中有果,果中有因」。

佛教的因果觀不是「宿命論」,在「緣起法」中,世間萬物不只是有因有果,還會受到永恆變幻的「性空」因素影響。有因有果加上「緣起性空」(意思無常),每件事物都會有變化,好的可以變壞,壞的可以變好,由種種不同的因緣湊合。佛教的因果觀是條件產生的因果觀,並非宿命的因果觀。佛教的因果觀不會是「無果有因」、「種好因得壞果」,而是稱為「同類相引法則」,意思是做些甚麼就有甚麼結果,不過有時候時間上有差異,並非即時「報」(見到結果),而是之後才「報」。「十來偈」提及,過去生曾恭敬每一個生命,今生會得人尊重;今生得到長壽健康,是由於過去生發慈悲心,因果就是如此千絲萬縷。

林錦江博士分享對因果的看法,他於2018年退休,陪伴及照顧患病的媽媽走完人生餘下的十個月,他目睹媽媽一步一步邁向生命的終結,過程中有很多體會。

清朝末年西藏有位寧波車的說話令他印象深刻:「深信因果,就是一切安樂之本」。

佛教儀式 展現因果

果毅法師指出,儀式在佛教及其他西方宗教來說同樣地 重要,宗教文化、宗教理論完 整地透過儀式傳承下一代。佛教的儀式是,每一天也是「一個教育」,儀式用的經文都 離不開因果。例如,上午做早課,經文帶出自利利他、收攝瞋心的義理;晚課則代表一日的終結,也象徵生命的終結,啟發人思考生命,念「阿彌陀佛」聖號、誦念《佛說阿彌陀經》或作蒙山施食,關顧受苦的眾生。佛教的儀式展現出因果,讓信眾透過經文及懺悔文觀照自己。

林博士分享人與人之間因緣與因果的關係,他相信人有多生多世的因緣,人與人之間無緣分是不會走在一起的。夫妻之間的緣分,是還債還是共同分享,則視乎兩人如何建立夫妻關係。父母與子女之間緣分是因果造成,今生要好好相處,那麼將來的因果是可以更奇妙的。果毅法師說,緣分分為善緣及一些不太好的緣分。不太好的緣分能令人覺悟、反省;至於善緣,若不好好珍惜,即是損福。若能珍惜善緣,就可「福報滾福報」,累積更多福報。

有聽眾發問,如何泰然面對親人離世?果毅法師稱,佛教講「緣起性空」,每個人因為因緣條件而生,亦因為因緣條件而亡。我們不會永久活於世上,每一刻的條件都在變化中,人始終要死亡。佛教明白人與人之間存在情感、互相牽掛,人不可能一下子接受死亡。人可以透過了解「緣起性空」去好好面對死亡,慢慢收拾自己的心情。

因果觀講過去、現在、未來。因過去種下的因,今生能與親人共聚。未來方面,佛教提及人死後的世界,有「輪迴」及「超渡」概念。人死後的生命輪迴,是依循今生的善惡業報。佛教的超渡儀式,是透過家人為離世的親人念經,讓親人能到達更好的去處(天界或西方極樂世界)。家人幫助親人做功德,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善因及早種  善果適時收

另有聽眾發問,如何與小朋友分享佛教理念?林博士說 家長可透過生活細節,以身教教育小朋友「因緣果報」,小朋友自然會模仿,例如透過飼養小動物、種綠豆等,培養小朋友的慈悲心。林博士建議家長與小朋友一起閱讀豐子愷的著作《護生畫集》,此畫集教導人愛護生靈,表達仁愛和平觀念,故事簡單易明,非常適合家庭教育小朋友之用,小朋友易於吸收道理。

從佛教因果觀角度看,如何可以安心做人?果毅法師認為,人順境時遇到好的因緣 (人、事、物)要懂得感恩,逆境時遇到不好的因緣要懂得反省、改過,不但使別人安心,自己亦會非常安心。林博士認為只要深信因果,高興地做好每一件事,人自然心安、有幸福感。

他勉勵聽眾:「善因及早種,善果適時收。」下一集《「心」深漫遊》節目主題是「無量的心」,主講嘉賓有僧徹法師、吳志軒居士,節目將與大家分享達致四無量心的好方法。四無量心即是慈、悲、喜、捨,能助我們放下我見我執。

(待續)

編按:原文刊於《香港佛教》第733期,佛門網獲香港佛教聯合會授權刊載。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