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顛倒是非之訾者或讚賞!談《增支部》之被傷害經

(圖:Pixabay)

最近看到有個訪問馬來西亞青少年的短片,主題是:畢業以後要做甚麼?想不到答案竟然是當網紅或開網約車。雖然不可代表多數人,然可想而知網絡滲透率很廣,影響我們生活甚深。在世界各地發生了的事,只要輸入關鍵字,就可搜尋得到。要是熱門話題,很多平台都會自製短片,提供廣大網友參考。然而,網絡暴力也頻頻發生,大家一味的留言,或對事件真實性的懷疑其真假?也有譴責、讚歎、批判,也有的乾脆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平台,大而告知自己對某件事的褒貶看法、主張對錯等。更別論有心人士帶動風氣、加油添醋的炒作事件。這當中或許為了流量,或許是因為對事件有深刻感受,不吐不快,這就不得而知了。

筆者最近在無意中看了兩個影片,有深刻的感受。一是公開侮辱馬來西亞人的影片,講者肆無忌憚,甚至對於過去發生的空難,也被她拿來取悅觀眾的題材。另一則,是在某個私人社交媒體,一位佛教徒與友人到素食餐廳用餐,或許是與其一起用餐的朋友,點了她不愛吃的煎炸食品,觸發她的不滿。過後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寫下影射性言語,說喜歡吃煎炸類的人,脾氣會很暴躁間接不受控制,拿刀傷人事件就是因為吃煎炸食物而導致。筆者其實很納悶,此類人只是做出語言上的調侃,嬉笑,在佛教的角度,允許我們肆無忌憚的,對某件我們還未了解透徹的事情,發表自身的看法嗎?會有甚麼後果?

在《增支部》的《被傷害經》裏面提到,在以下四個範疇中的這些人,是屬於愚癡、不成熟及惡性之人。他們過著傷害和損毀的生活,被智慧之人譴責,也為自己帶來很多罪業。

一、在不知、不明的情形下,對值得譴責的人作出稱讚
二、在不知、不明的情形下,對值得稱讚的人作出譴責
三、在不知、不明的情形下,對不應生信之處心生淨信
四、在不知、不明的情形下,對應要生信之處不生淨信

經文中強調「不知、不明」也就是還未仔細觀察、深入了解的情形底下,做出相反的事,如讃譽應被責備之人;卻責備應被讃譽之人;對於不應信任之事物,竟給予信任;應予信任卻不予信任。不明事理,錯誤的回應事件,此舉為自己積累了口業,最終將受無量報。經中說到就以口丟出厄運的骰子般,以那厄運的骰子,無法找到快樂。這厄運的骰子雖小,卻能輸掉自己全部財產。

在互聯網的發達年代,讓人們咫尺天涯,縮短了距離,提供無限的便利。接收不一樣的新鮮事物之餘,讓人們暢所欲言,或許是某類紓解壓力的方法,也或者秉持著言論思想自由,就可肆無忌憚的發表看法,因為不用背負任何法律責任。然站在佛教的立場,我們將會承擔,背後那因緣果報的業力。但願我們一起節制,善用他而勿被他所誤。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