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隨君作不作,我常依法行!好的修行人,不會去管他人要不要學習正法,只知自己要如法學習--談《雜阿含經》之善乘、賢人八德相

她到超市買了兩個南瓜,及一包青菜供養筆者。接到物品心中感慨,又是一個塑膠袋的犧牲。特意送了一個方便折疊的環保袋予她,她回了一句,師父,不要啦!我家一大櫃子都是環保袋。只能無言,沒有培養習慣,說再多也無用。塑膠袋的普遍使用,已經到達氾濫的地步,雖有立法管制,有些商家也有配合象徵性的收取費用,以遏制濫用,但功效微乎其微。

猶記得在台灣求學期間,回收環保已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來到香港的前幾年,因為因緣不具足,漸漸淡忘過去培養的習慣。直到最近幾年,認真看待塑膠對環境的破壞與傷害。遂開始培養在隨行背囊中,自備餐具及洗凈的二手膠袋或可循環使用多次的環保袋。如碰上必須在外用餐,筆者會默默將自己使用的那份免洗餐具,暫用紙巾稍微清理,爾後帶回精舍逐一清洗乾淨集中回收。有些有自覺的,看到你這麼做,會說:師父不好意思,我就這樣丟棄,我們家沒有在做回收。有的會質疑師父你們這樣做,有划算嗎?需要花多少時間以及人、物力及資源,去清理然後還要花時間帶到指定地點,這不麻煩嗎?經典中確實有那麼一句話,形容得很貼切:隨君作不作,我常依法行。

在《雜阿含經》之〈馬相應〉中的第九二五經提及,良馬及賢聖者所擁有的八種相貌。

良馬:

一、出身於優良品種;二、體性溫良,不驚恐它馬;三、不揀擇飲食;四、不坐臥在大小污穢物中;五、情態易顯,善為練馬師調習;六、不顧餘馬,能承重擔,盡己所能;七、常走直路,不擇非道;八、雖為老病困擾,仍勉勵駕乘直至生命終結。

賢聖:

一、持戒清淨,威儀具足;二、性情賢善,不惱不怖同修梵行者;三、不擇飲食,隨其所得,乞食而住;四、嫌惡、呵責惡不善法及諸煩惱;五、自顯過錯,告知智者或善知識,易被調教;六、具足學習心態,不論他人學習否,自念我悉當學;七、行八正道,不行非道;八、雖為老病臨至壽盡,仍精進不懈,心無厭倦。

上文中的第六種馬:不顧餘馬,隨其輕重,能盡其力——好幾匹馬一起拉車,好的馬不會去管其他馬匹如何,是不是為了省力,故意放慢步伐,而是盡自己的力量來拉車。好的修行人,不會去管他人要不要學習正法,只知自己要如法學習。

各人修行各人得,各人吃飯各自飽。難以尋得同個方向、同個理念的同參道友,只能深入經藏多聞正法,顧好自己是否依正法而行。畢竟人生無常,最後要到往生時,都是獨來獨往,任誰都無法陪伴走這一遭啊!

延伸閱讀

布施福德如海水不可斗量,有智慧的人會以這樣的方式供養……談《增支部經典》中「具備六支之供養」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