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是淨土宗法脈之所在

阿彌陀佛的「攝生三願」

從法藏菩薩的「讚佛 (世自在王如來) 偈」,我們不難看出阿彌陀佛的本懷願心──阿彌陀佛救度的對象是「輪迴諸趣眾生類」的愚惡貧苦,阿彌陀佛誓言,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世界的眾生,但使他們統統都可得生到其佛土,否則不取正覺。

根據《無量壽經》,當他發了四十八願之後,隨即作了一首名為「重誓偈」,藉以總結他所發的願──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突顯出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特別是上述的本懷願心,自度度他,必至佛道,可說是獨一無二的超世大願。

所謂「超世」,是指世自在王如來展示給法藏菩薩參考的二百一十億諸佛淨土,而法藏菩薩吸取了此諸佛淨土的精華,發下四十八大願,所以這些大願自然涵蓋和超勝了諸佛淨土。

法藏菩薩的四十八大願是總願,其中較特別、較突出,又不共諸佛的有三個大願,就是攝化十方世界的眾生得生到其佛土的大願,即第十八願、第十九願、第二十願,名為「攝生三願」。十方三世諸佛之中,只有阿彌陀佛有心(不譏嫌六道凡夫)有力 (本願力及不虛作住持力),成就了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致使最愚惡的地獄眾生,以最容易的方法,得生最殊勝的佛土菩薩!

「攝生三願」統攝十方世界的眾生來生佛土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中,依第十八願,阿彌陀佛誓諾──若有「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的求生其佛土者,他不能使他們得往生,他就不成佛,故言「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何謂「十念」?釋尊在《觀經》有略釋: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

依第十九願,阿彌陀佛誓諾──若有「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的求生其佛土者,在他們臨壽終時,他不能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他就不成佛,故言「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依第二十願,阿彌陀佛誓諾──若有「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諸德本,至心迥向」的求生其佛土者,若他不能使他們最終遂得往生的果益,他就不成佛,故言「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縱觀「攝生三願」之中,只有第十八願直接地明確指出:阿彌陀佛誓言若有念佛者,即至心地一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人不能往生者,他就不成佛。如今阿彌陀佛在十劫之前取了正覺,這個誓願已經實現了!

阿彌陀佛現今已經成就了一種使「一向專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者得生其國的能力,可說是萬無一失!眾生只有乘這個誓願,才得到阿彌陀佛的保證,絕對得生!

阿彌陀佛以第十八願統攝諸願,或者說只要有第十八願,其他的願都涵蓋在其中;也就是說,如果有了第十八願,念佛人即得到阿彌陀佛的保證,往生其極樂報土;念佛人既往生已,縱使不知餘四十七願,亦不求自得。所以,法藏菩薩只要成就了第十八願,餘四十七願才算圓滿,他才會成佛。

唯有第十八願才是阿彌陀佛的本懷,如果阿彌陀佛不能成就這個「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第十八願,他怎能成佛,他怎能廣度十方眾生?

所以,阿彌陀佛是本願成就的一尊佛,是臨終來迎的一尊佛!

從這首偈,我們可以看出,阿彌陀佛願心殷重,顯明阿彌陀佛的誓願是超越二百一十億諸佛本願的,是諸佛所沒有,且不能及。

第十八願是根本願,是淨土宗法脈之所在

因此,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云:「又《無量壽經》云:『法藏比丘,在世饒王佛所,行菩薩道時。發四十八願,一一願言,若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願生我國,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今既成佛。即是酬因之身也。」

甚麼是「一一願言」呢?意即四十八願都指歸、歸向第十八願。試想,凡夫既能乘第十八願專稱佛各得生,餘四十七願的果益自然垂手可得;若沒有第十八願,往生無望,餘四十七願的果益則成戲論、如數空寶。

由此可知第十八願是根本願,餘四十七願是欣慕願。如第一「無三惡趣願」,為令欣慕無三惡趣,歸入第十八願,念佛往生故,自餘諸願,亦皆如是。第十八願統攝餘四十七願,而非等量齊觀。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云:如《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善導大師又在《法事讚》云:弘誓多聞四十八,偏標念佛最為親。人能念佛佛還念,專心想佛佛知人。

可知:阿彌陀佛因地的誓願雖然有四十八之多,但特別指出念佛是跟阿彌陀佛最為親近、最為相應!所謂「如母憶子,如子憶母,母子相憶,不相違遠」,佛憶念我,我憶念佛,佛心入我心,我心入佛心!

善導大師多次用「專念」、「專心」來表明「至心信樂」,或「令聲不絕」,所以專念彌陀的人是「一向專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佛知道的。專心專念的人肯定往生淨土,順彼佛願故,重願不虛故。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