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關於《觀經》「得無生忍」的問題(下)

上文討論《觀經》三次提及韋提希夫人「得無生忍」。

善導大師釋:一是「光臺現國」,釋迦世尊玄談, 預先告知韋夫人心生歡喜即得忍; 二是「定善示觀」,兩尊一個許一個應,今乃正睹彌陀,更益心開悟忍。三是「五百侍女聞佛見佛」,彌陀世尊示以二見五聞之七稀奇益,凡惑蒙餐,使聞獲益,勸各發無上心。但善導大師力排眾議,引經證言:韋夫人得忍出在第七觀初,而非上述三種情况。

善導大師如何演釋「光台現國」?

當他宗諸師依其本宗的「自力教」的教理來解讀淨土經典,認為韋夫人在〈序分義〉釋尊「光臺現國」的時候,仗釋尊之佛力而應時即「得無生忍」。但唐朝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認定韋夫人當時仍是凡夫,非聖人也。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解釋〈序分義〉的「光台現國」,乃至應得無生忍已來,只是正明「勸修得益」之相,即是釋尊預告韋夫人及後世修定善觀行者可得之益相。此刻釋尊只屬玄談,未標得處,即沒有明確指明韋夫人在此時此處得無生忍。

同時,善導大師解釋,釋尊只是給韋夫人一個心理準備,事前聲言在定善示觀時,極樂國土的勝境,將會忽現韋夫人眼前,如執面鏡。此舉欲令韋夫人等「心生歡喜,悕心此益。勇猛專精,心想見時,方應悟忍。此多是十信中忍,非解行已上忍也。」

淨土法門的「無生之忍」──亦名喜忍,亦名悟忍,亦名信忍

善導大師的最後一句,補充說此「得無生忍」,多是十信中忍,非解行已上忍也。意思是《觀經》所言的「得無生忍」,不是一般自力菩薩教在解行方面所得的「無生法忍」──是最高的一種忍,而是堅固願生心,極其量類似菩薩的十信位中的「忍」──堅固菩提心。

事實上,每當釋尊提到韋提希夫人得忍時,皆言「心生歡喜」,又言「豁然大悟」,因而「得無生忍」!所以,善導大師解釋「心歡喜故得忍」者,此明阿彌陀佛國,清淨光明,忽現眼前,何勝踴躍!因茲喜故,即得無生之忍;亦名喜忍,亦名悟忍,亦名信忍。」

可知淨土法門的「得無生忍」,因心歡喜故,即得無生之忍──得無生無滅的堅固心;亦名喜忍──得欣慕極樂的堅固心,亦名悟忍──得悟世間虛妄的堅固心,亦名信忍──得仗佛願力而往生的堅固心。此種忍類此第十八願所言的「至心信樂」,或第十八願成就文所言的「信心歡喜」。

此種忍是一種「決定深信」,凡夫只要聞佛名號,心歡喜故,發三種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即便往生,如《觀經》所言。

凡夫是不是要釋迦許,彌陀才應,方能得忍?

善導大師云:「問曰:韋提既言得忍,未審,何時得忍?出在何文?答曰:韋提得忍出在第七觀初。」第七華座觀發生了甚麼事?究竟韋提希夫人在甚麼情況下得忍呢?

善導大師解釋第七華座觀時,云:「正明娑婆化主為物故住想西方,安樂慈尊知情故則影臨東域,斯乃二尊許應無異,直以隱顯有殊,正由器朴之類萬差,致使互為郢匠。」二尊一個許一個應,非常合拍!

善導大師繼續解釋,云:「韋提實是垢凡女質不足可言,但以聖力冥加彼佛現時,得蒙稽首。斯乃序臨淨國,喜歎無以自勝,今乃正睹彌陀,更益心開悟忍。」再一次確定韋夫人是凡夫,不是聖者。

韋夫人亦自知是凡夫,故白佛言:「佛今現在蒙尊加念,得睹彌陀。佛滅後眾生,云何可見也?」這是一個重要關鍵的問題。凡夫是不是要釋迦許,彌陀才應,方能得忍?

五百侍女念佛見佛的事證

所以,釋尊講完《觀經》,即有五百侍女念南無阿彌陀佛,即蒙阿彌陀佛及二菩薩現身而逮無生忍,證實了不需釋迦許,彌陀也會應。由此可知,五百侍女,平生聞名生信,即蒙彌陀世尊加念而得忍──喜忍、悟忍和信忍。念佛往生,不待臨終,不用甚麼「功夫成片」或「感應道交」,也不用求見彌陀,「授記」得生,方為決定得生。

此樁事例正好證實善導大師在釋第九真身觀的「佛光唯攝念佛」問答所言,云:「一明親緣:眾生起行,口常稱佛,佛即聞之;身常禮敬佛,佛即見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眾生憶念佛者,佛亦憶念眾生,彼此三業,不相捨離,故名親緣也。二明近緣:眾生願見佛,佛即應念,現在目前,故名近緣也。三明增上緣: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諸邪業繫,無能礙者,故名增上緣也。」

阿彌陀佛的真實法身,「光攝三緣」;念佛眾生,攝取不捨。眾生上盡一形,下至一聲,專稱佛名,必得往生。南無阿彌陀佛!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