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開悟」探究之二:悟境真的有嗎?如何去瞭解「不可思議」的悟境呢?

(續上期)

我們日常生活用到的名詞,不少是源自佛經。「不可思議」現在多用於比喻事情出乎常理,無法想像或難以理解,但在佛經則另有深意。那原是出自《維摩詰所說經.不思議品》,指不可用文字或概念去體會的方法或境界,就像悟境,也就是開悟的境界。

法師們大都叫我們不要猜測與想像悟境,因為「『開口即錯,動念即乖』,若用思想、知識、語言、文字、邏輯推理等方法來解釋說明悟境,便與悟境的本身,越離越遠。」[1]

果醒法師指導話頭禪時,很有邏輯地叫我們不要像猜謎語那樣去解開疑團,因為那是超出我們所有的體會和想像的境界。由於一切的答案,都是有相,都是在我們可思議的世界之內,所以一定是錯的。

聖嚴法師舉了兩個類似的例子[2]:對一個從未吃過芒果的人,禪的內容就如那芒果,「無論怎樣將芒果的形狀、顏色與肉質風味向(那人)容和說明,真正芒果的味道,(他)還是不知道,一定要(他)親自嚐到之後才能知道。」另外,也像對一個生來就是雙眼失明的人描述白色,任我們怎麼說,他還是不知道的。

既然悟境是不可以用語言或文字去說明。那麼,悟境是真的有嗎?我們如何知道自己或別人已經「開悟」呢?我們如何去瞭解悟境呢?

聖嚴法師在《禪的體驗.禪的開示》書中指出「一般尚未修行或者雖已修行而仍未得門徑、未得實際經驗的人,總喜歡談論悟境,企求悟境,對於悟境產生好奇心後,開始猜測與想像。」[3]

法師承認悟境的確是有的,但是我們不可用平常的方法去瞭解它。不過,他指出:「語言文字雖不能說明禪的內容,卻能引導或指示你如何地去親自體驗它。」[4]

如果細閱禪宗的歷代祖師悟後所說的法語或銘文、歌偈,可幫助我們「體會到一點他們所悟的是什麼;那也唯有有了相當證悟經驗的人,始能看到文字背後所藏的是什麼。例如三祖僧璨的《信心銘》,梁末亡名的《息心銘》,牛頭法融的《心銘》傅翕的《心王銘》,石頭希遷的《參同契》,永嘉玄覺的《證道歌》,清涼澄觀的《心要法門》,洞山良价的《玄中銘》,宋代廓庵師遠的《十牛圖頌》等[5],大致均係對於悟境的文字反映。」[6]

法師在書中特別介紹了《十牛圖頌》,認為那「可以算是較為明確地指出了一個禪者,由修行開悟而再入世化眾的心路歷程。」[7]他在結尾,表示十牛圖「所表現的悟境的階段及其現象,是(他)根據圖形及頌文而作的敘述,大致可供渴望知道悟境是什麼的讀者作一個參考。」[8]

他又引述太虛大師在自傳中談到的三次悟境,說明大師「之所以成為一代的大師而能為法忘軀,奔走呼籲,席不暇暖,就是因為他在修證上有了經驗的緣故。」[9]

如果讀者對悟境有興趣,可細閱聖嚴法師《禪的體驗.禪的開示》一書及以上提到的資料,本文不作細說。我們下次會探究更重要的課題:開悟後有甚麼不同或好處?

(待續)


[1] 聖嚴法師:《禪的體驗.禪的開示》(台北,法鼓文化)頁95。

[2] 同書,頁11。

[3] 同書,頁95。

[4] 同書,頁11。

[5] 同書,頁95。

[6] 同書,同頁。

[7] 同書,頁96。

[8] 同書,頁107。

[9] 同書,頁108。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