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開悟」探究之三:已開悟者如常人生活?那還想去開悟?

(續上期) 

東、西方文化不同,雖然本來不是必然的發展,現卻已經成為世人公認的歷史事實。

趙國森校長至今在志蓮淨苑講了四十八屆「佛學基礎課程」,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他在其中第二講比較東、西方文化的偏向或特質時,指出兩者對人的本性問題,各有不同的看法。「西方要以競爭來實現自我,並形成一種狹隘的自然主義思想,諸如:征服自然、適者生存、權力意志等。」[1]東方「往往要把自己的生活法則同萬物的本性統一起來,即所謂『解脫』或『涅槃』,也無非是要達到與實相在同一的狀態。」[2]

我們可以這樣說:西方視外境的人或物為對立,需與他們抗衡,藉征服以證明自己的力量;東方則向內探究,志在發揮心的潛能,尤其是中國哲學和佛教都追求對本性的掌握和實踐的圓滿,從而彰顯人性之光,亦讚嘆天地之美。

我們在禪修路上,大都好奇得道者是否從此就擁有神通,可以跨越世間種種的苦難?

世上差不多所有的宗教,那些教內「修行有成」的人都被視為天之驕子,擁有神秘的力量,如進入了神的殿堂。但是,佛教的禪師開悟後,卻像只是「見山就是山,見水就是水」,和常人一樣生活,或者他們不同於人只在於有超越的見解,以及境界上有較高的見地而已。甚至開宗的佛陀也要經歷生、老、病、死,「(他)的一生是以人的身份出現,並不把自己視為超乎常人的神,而去救贖世人。」[3]

繼程法師曾在不同的場合,多次引用聖嚴法師最後的口述作品《美好的晚年》的片段,讚嘆法師雖有深厚的修行,卻從不裝神弄鬼,就算如常人一般受病痛折磨時,甚至以大叫來抵過痛的感覺[4],破除了很多人對高僧的迷思。

繼程法師指出「有時我們會把開悟的境界過度地誇張,好像一個人只要禪修開悟了,所有的壞事都不會發生在他身上,如果去做生意,就會生意興隆賺大錢,好像他做任何事都會成功!」[5]

已開悟者如常人生活?那麼,我們為甚麼還想去開悟?開悟後好像沒有甚麼好處啊!

雖然繼程法師曾在佛門網的訪問中,提醒大家就算開悟,也要把它當成一種過程,不要妄求重覆那好的經驗,否則心便是有所住了。但是,他在《禪悟之道》一書中對「開悟者」有一些描述,仍可見開悟後的好處,更頗具吸引力呢。

法師說出一個重點,我總結為「恰到好處,真正解脫」。下次才向大家詳細介紹。

(待續)


[1] 趙國森:《佛學基礎課程》(香港,志蓮淨苑文化部),頁11。

[2] 同頁。

[3] 同書,頁18。

[4] 聖嚴法師:《美好的晚年》(台北,法鼓文化),頁205。

[5] 釋繼程:《禪悟之道》(台北,法鼓文化),頁239。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