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鐮倉大佛是釋迦牟尼佛嗎?

上文提到,位於日本神奈縣鐮倉市長谷高德院的鎌倉大佛,是眾多遊人來訪鐮倉古都時的必遊景點。大家大概也知道,長谷高德院是一座淨土宗寺院,因此鎌倉大佛並不是一座釋迦牟尼佛,而是阿彌陀佛。 

那麼,我們如何區別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呢? 

要深入瞭解佛像,我們必須先具備一些基礎概念。首先,我們看看佛像出現的背景。西元前五世紀左右,距今二千五百年前的印度,喬達摩•悉達多(後來的釋迦牟尼佛)為人說法,此為佛教之起源。早期佛教沒有神廟,也不崇拜偶像,那是非常樸素的信仰,佛陀反對祭祀的迷信,反對偶像的崇拜,主張信徒依照他的教理和他制定的戒律去修行,而不是把他個人當作神靈去崇拜。因此。在佛陀涅槃後,世人並沒有為他立像,而只把輪寶、佛腳印、菩提樹等視為佛陀的象徵。而世界上第一尊佛像的出現,是佛陀入滅五百年後的事情。一種說法是,因為看到佛像,心情會受到鼓舞,所以在西元一世紀左右,代表佛陀形象的造像就誕生了。這個時期佛教大盛,人們開始建造寺廟,崇拜偶像,宣揚信佛修行,佛像的製作已變得普遍了。

根據經典,佛有各種外貌和身形特,稱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些細微的特徵統統成為了後人製作佛像時的嚴格參考。今按日本三宅久雄主編的《歡迎光臨!佛像世界》一書節錄如下: 

我們必須瞭解佛像的四大分類,即如來、菩薩、明王和天部這四大群組。簡單來說,如來屬於開悟的群組;菩薩指追求開悟、一邊修行一邊救濟世人的群組;明王指懲罰不尊重佛陀教誨者的群組;天部則指為遵守教誨者帶來現世利益的群組。 

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均屬於如來群組。除了釋迦如來和阿彌陀如來之外,這個群組的佛像還包括藥師如來、大日如來、毗盧舍那如來等。佛教初期若稱如來即指釋迦如來,不過後來也出現了跟釋迦一樣悟道的各種如來,如接引世人前往極樂淨土的阿彌陀如來,治癒各種疾病的藥師如來,把宇宙真理具象化的大日如來等,這些如來均已悟道成佛,跳出三界,脫離輪回之苦,統稱為如來。 

所謂如來,即是開悟者,即是佛。他們均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福相,莊嚴無比,十分殊勝。他們之間最具代表性的特徵就是被稱為螺髮的捲髮。另外,由於這些如來都以苦行到最終悟道的釋迦牟尼佛為原型,所以他們的共同特徵就是身上纏著一件稱為衲衣的粗布(而沒有穿戴任何珠寶飾物或髮冠)。其餘的共同特徵還有頭上隆起的肉髻(頂髻)、兩眉之間捲成渦狀的白毛(白毫)、頸上的三條皺紋(三道)、以及結跏跌坐的坐姿(即雙腳盤起,腳掌放在另一腳的大腿上)。 

以上種種特徵,我們都能在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的身上看到。那麼,兩者之間到底有何分別呢?答案在於他們的手印,亦即「印相」。 

一般來說,釋迦如來施無畏印和與願印,即是右手舉在胸前,手心向外施無畏印,左手掌則垂靠在膝上,手心向外施與願印,這是釋迦如來的代表印相。阿彌陀如來則施阿彌陀定印,即兩手靠在腿上,二手相叉,右手置於左手上,手掌向上,兩手屈起食指,拇指按在食指上,這是阿彌陀如來打坐冥想時所持的印相(見圖)。 

就是這個細微的差別,讓我們一眼看出鎌倉大佛就是一座阿彌陀佛,而不是釋迦牟尼佛。當然了,如果再深入觀察,我們還能看到鎌倉大佛所代表的是鐮倉時代(1192-1333年)的佛教雕刻藝術,那時的藝術風格明顯地受到我國宋代佛像雕刻的影響,即是佛像相對平面的面相、較低的肉髻、帶點駝背的姿勢,以及頭身比例上頭比較大等,凡此種種,都在顯示出鐮倉時代所流行的宋風特色。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6%bc%94%e7%84%b6/" title="Posts by 演然"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演然</a>

佛門弟子。以寫作為生,著作超過兩百種。港大榮譽文學士、理學碩士、佛學研究碩士(優異)學位,並以第一名成績取得浸大語言研究碩士(優異)學位。先後獲得皇仁書院胡禧堂獎學金、浸會大學學術獎、香港編劇同學會故事寫作比賽優異獎、中大青年文學獎季軍、第二屆(2019)香港出版雙年獎、第十五屆(2019)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第四屆(2023)香港出版雙年獎等。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