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上乘武功與時間如魔術的謎團──「緣起」的深意

人生總有憾事。如果身為中國人,只懂外文,不會中文,其中最大的遺憾相信是錯過了進入金庸先生用了十七年創造的武俠世界!

他的小說算是陪伴我們那一輩中國人成長。那些大氣磅礡的作品不但拓闊了我們的想象世界,也使我們感染了中國傳統的俠義精神和體會報應不爽、因果自負的道理。書中人物鮮明的性格和處事方法,如人生的百科全書,雖然讀者隨類各得解,但相信大多受到影響,以正能量去面對這複雜多變的人生。感恩!

年幼時,不但熏習了他小說傳達忠奸分明及為國為民的價值觀,也會依樣葫蘆舞弄那些武林絕技:記得曾在弟妹的頭上練習梅超風的九陰白骨爪,也嘗試模仿那種無需顧忌對手的存在、天馬行空的上乘禦敵功夫──凌波微步。後來學習易經時,知道降龍十八掌的大部分招式的名字由《易經》而來,感到十分親切。另外,遇過一次意外,也運用了小說中提到頗有科學根據的武術理論。

那次我剛學懂騎單車,翌日便很大膽隨同學在公路上奔馳。到了一段大斜坡,前面的同學以之字型慢慢下坡,我眼看單車速度越來越快,又聽到背後似是汽車快要駛到的聲音。另一方面,才驚覺從未問過同學如何減速。那時,既怕撞到前面同學的車,又怕背後的汽車停不下來,心一慌,大力收緊手掣,不但手掣上的鐵線斷了,我整個人還離座飛上半空。奇妙的事就發生了:整個世界突然變慢,空間像電影特技般以慢動作呈現,我還感覺擁有很長的時間,可以推敲如何落地。那時想起神雕俠侶中金輪法王和郭靖硬碰交掌後,「郭靖人在半空,無從借力,順着對方掌勢翻了半個觔斗,向後落下。金輪法王卻穩站原地,身不幌,脚不移,居然行若無事。[…]其實郭靖向後退讓,自然而然的消解敵人掌力,乃是武學正道。金輪法王[…]硬要爭回顏面而實接郭靖掌力,卻是大耗內力真氣,雖似佔了上風,內裏卻是吃虧。」[1]我在那一剎那,竟有很多的時間回想,並決定順勢落地,減少頸部的傷害,最後只是下巴縫了幾針,也是人生第一次的手術。

十多年後參加第一次禪七時,聽到灑甘露尊者開示。他提及曾遇到一次交通意外,幸而他有禪修工夫,才能處變不驚。有位學員舉手詢問法師有否如他經歷的一次車禍,見到車子正前方的玻璃破碎後,如慢動作直飛眼前?

我一聽到,乍驚乍喜!原來有人也如我一般經歷到不一樣的時間!幾年後,我被巨犬攻擊時,也見到狗口慢慢張開,慢慢地撲過來的畫面──時間是會變型的!

其實也可試以科學角度去解釋:人在緊急的情况,反應快捷了,周遭的事物相對地就會顯得較緩慢吧?

佛教的時空觀,從釋迦牟尼佛的原始佛教開始,經過小乘的部派佛教,再到大乘的中觀和瑜伽行派等,前後有好幾次的演變。佛教認為時間是假法,並無實質的存在。不像很多人的看法,以為時間如一個個房間,代表過去、現在和未來,世間事物在各個房間不斷地搬遷。動漫中多拉A夢的時間門是被否定的!

其實我們只有當下,事物都是剎那刹那隨著因缘具足而呈現,非有實體由此變到那,更不能固定下來。因為記憶,便覺得有過去;因為想象,才覺得有未來。時間只是記錄了每一個「當下」。這不易明白,明白了便知「緣起」的深意。

不過,坐禪時對時間的感覺可作一種另類的指標。如果坐得不穩,尤其是有求得的心,就會覺得渡日如年;如果坐得安定,特別是「在更深的禪定,會失去時間感、空間感,進入定中以後,感覺上才過了一彈指的時間,實際上卻已經過了好幾個小時,甚至過了好幾天都不自知呢。」[2]就像虛雲老和尚六十二歲時獨居終南山茅蓬煮芋,跏趺待熟,不覺入定了半月(十八天)。

時間如魔術,我們總不時會給她瞞騙!


[1]金庸:《神鵰俠侶》第二部(明河社,香港),頁537。

[2] 網上文章:【聖嚴法師開示精選】不貪著禪定之樂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