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重新發掘「阿含經典」(上)

為何要重新發掘「阿含經典」?現今不是已有數量龐大的經典文本了嗎?而且現代人閱讀習慣改變,除了書籍,更有網上閱讀及討論的平台,近十年手機與平板電腦的普及,流動閱讀的方式亦隨之應運而生。艱深冗長的經典內容,真的可以流入市場嗎?

以下,不妨先回顧現今文本的取向與問題,才介紹這個專欄的定位,以至它的特色如何切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

失去平衡

現存經典文本非常龐大,約分成兩大類:一是整理已建立的思想,包括依照一字一句的多種翻譯本,及經過歸納、綜合的嚴密論著等,此類可稱之為「承先」,現存文本多屬此類;另一類是嘗試將經典與現代學科接軌,甚至希望發展出新的學理,如輔導學、調解學、倫理學等,此類屬於「啟後」,可惜作品寥寥可數,並以洋人著作居多。

一種思想要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必須具備承先與啟後,兩者相輔相成,同等重要。缺「承先」者,思想便會失真;缺「啟後」者,思想便與現實脫節,理論雖龐大卻實是僵化,乏人體驗、受益其中。現存文本正是遇上後者的問題。因為不知從何時開始,承先的「傳統」被譽為「正統」,高高在上;而啟後的思想被訛稱為「應用」,實有「附屬」之貶意,自然少有賢人智士投身其中。而洋人新作較多,其一要因是經典傳入時間尚短,他們沒有既存的包袱,因此有較大的自由度與當地思潮交匯,發展屬於西方的佛教思想。

思想與時代脫節,難以推進,顯見於佛教的漫畫、電影、戲劇、音樂、課本等等,於是乎有人直言:「要佛教現代化?不要提及『佛』字就可以了。」這句話⋯⋯煞是耐人尋味啊!

所以,「承先」與「啟後」失去平衡是當今問題的根源,不去解決的話,投放再多的資源也只是舊酒新瓶,結果恐怕也是回天乏術。

開拓新思

依吾之愚見,現時被稱為「傳統」的思想,均是經歷了多期不同的社會思潮而孕育誕生的,佛世時的解脫體系,佛世後的中觀、唯識、如來藏等等;經典到了中國更發展出天台、淨土等等。這正好印證了經典的記載:「佛已說的內容如手上的一把泥土,而未說的則有如廣闊大地之土壤」,亦說明了新的思想還有許許多多的發展空間。

開發新的思想,從何開始?由於大部分既有的思想均依據「阿含」而建立,所以也不妨從「阿含」開始。如前所說,現存文本傾向學理分析,而對人物、故事甚少關注及整理。這跟後來的經典帶有神話色彩不無關係,不過「阿含」卻非如此。「阿含」記載著大量有血有肉的互動故事,無論是教團內的生活,及教團與社會各階層之間的來往,各類人物的對話與行為,不但可理解,更甚具啟發性,正吻合開拓新思之宗旨。

所以,此專欄便定位在「開拓新思」──重新閱讀「阿含」故事,發掘乏人問津的寶藏,期盼能吸引更多有志之士,開發出屬於這一個時代的文明與思潮。

2016.04.20 晴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