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釋囚農舍「菩提之家」──連接監獄與外在世界的佛教橋樑

圖:www.mcall.com

在美國賓夕凡尼亞州亞當斯縣郊區,有一座白色的農舍,驟眼看跟附近其他農舍沒有多大分別,但其實那是一座供釋囚暫時寄居的中心,名為「菩提之家」。

這名稱自然令人聯想到佛教。事實上,這釋囚之家確由七十六歲的南傳佛教徒John Mulligan創辦和獨力營運。


一邊服務 一邊修行

Mulligan出生於天主教家庭,其後在斯里蘭卡學習佛法和皈依。他上世紀九十年代曾在亞當斯縣與州政府監獄有工作來往,發現修習佛法的囚犯在獲釋後,生活上沒有甚麼選擇。他解釋,釋囚要重新適應外間的生活不容易,僱主也不熱衷聘請他們,要找到穩定的工作,必須有可靠的交通工具和穩定的居住地方,但是很多釋囚根本無家可歸,得不到家庭的支援。

農舍原本是Mulligan和家人的渡假別墅,到2000年,妻子去世,子女又已長大成人,於是他其後將有五個睡房的農舍改建,收容無家可歸的釋囚,一方面協助他們掌握出獄後需要的生活技巧,另一方面繼續修習佛法;他自己也一直居住於其中一個房間,以義工身份工作。而「菩提之家」的財政也極為緊絀,主要依賴四名董事會成員的捐款。


住客的故事

Angel Correa是「菩提之家」其中一名住客。他是職業軍人,以前在新澤西州立監獄服刑時,參加了一個打坐活動。贊助活動的組織,正是Mulligan在創辦「菩提之家」之前成立的。Correa由此認識到Mulligan,開始閱讀佛學書籍,並和他通訊。他說當兵和佛學竟有相似之處:「要完成軍事任務,八成半靠思想,靠肉體行動的只佔一成半,這跟佛教思想很接近,因此我很直接的覺得佛學很有道理。」自此,他每天在獄中打坐,後來更受三皈五戒。

出獄後,Correa立即入住「菩提之家」。由於他入獄前做過焊工和機械工,沒多久便在附近找到相關工作,收入不俗。有一段時期,Mulligan每天駕車接送他上下班(每程需要一小時),直至他自己買了汽車。Correa說,他原本需要每個月去接受兩次心理治療,但自從在釋囚之家每天打坐兩次後,治療師說,他的情緒大為好轉。


最終也只能靠自己

Mulligan說,看到住客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生命價值,令他感到很欣慰:「他們本來不相信自己,我將跟他們一同生活和合作視作修行的一部分。」他形容,「菩提之家」可說是監獄與外在世界之間的「緩刑」安排。不過,釋囚最需要的是內心轉化,他們只能靠自己,沒有人可以替他們做,最重要是接受自己和活在當下。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