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十月初五(2023年11月17日)適逢達摩祖師聖誕日,讓我們憶念祖師的「二入四行」訓勉和活用在生活中。報冤行及隨緣行已於上篇談及 ,本文續談無所求行及稱法行。
無所求行
人生在世必有所求,祈求佛菩薩的庇佑、祈求健康順境等等,都是人之常情。祖師卻說「無所求行」,如何理解此訓勉?
若我們領會到「隨緣行」是令人心境平和的方法,接著祖師訓勉「無所求行」,這不是說我們甚麼也不要求,這樣就會漸漸形成鬆懈的生活態度、生存的意志消沈、不幸的是了無生趣的人生觀及生命體。
在不傷人不傷自己的大前題而「有所求」是一種激勵和奮勇的助緣、亦是人之為萬物之靈的可貴。讓我們透過利人利己的「求」來提昇生存意志及生命動力。
祖師說「無所求行」是稀釋及化解我人的慾念,進一步善化身心靈及行為的方法。
稱法行
稱法行是說合乎佛法的心念及行為,如:戒定慧、八正道、六度、四念處等等。「心無所求」是祟高的理境及生活態度,但是,還在裟婆世間的我們,稱法行是一門可體會、可實修的學佛路程。在修學歷程中,如能把「心有所求」轉化為助緣及動力因,在生活中方能發動及實行「度自己度他人」的慈悲行。
為甚麼?試想,在生活中,可曾因為有誠摯、無私的「心」而感受到福慧之樂?
為甚麼要修行?這是一項常被提問的議題。
為生活美滿?為求福報?為圓善生命?或其他?隨喜大家自問、自省及自覺!
隨緣學習:如是因、如是果
隔著時空,恭讀祖師的生命體驗及言教,感悟到「祖師是祖師的」、「我是我的」,務必老實回到自己當下情境和心念,才是修繕生命的著力點。
生命質素及業因業果,同是依據我人的動機、生活方式來展開,常說「自作自受」;至於社會環境(衣食住行、人際關係、職業等)是助緣。「四行」的涵義對於活於廿一世紀的我們,隨了憶念祖師的訓勉,尚有甚麼啟發和「業」的轉變呢 ?
祝福大家「隨緣惜緣,在生活中體會、吸收和實行!」
祖師的訓勉充滿樸實情愫及人生理想,讓我們再從實際修行的面向與大家概述,如下:報怨行──釋放人際關係;無所求行──化解執見;隨緣行──珍惜及善用生活中種種因緣(人地事物);稱法行──堅定學佛與依法鍊習的信念。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