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閱讀到這篇文章的你,已經在靈性之路上,渴望與生命有更深層的連結,活出更豐盛的生命!
要與生命連結,我們需要學會思考和表達生命的語言。「觀察」語言便是其中一種。
我們常常無意間陷入判斷與評論,今天我想分享一個關於「觀察 vs 判斷/評論」的故事。
故事
在一次非暴力正念溝通的工作坊中,我們探討了「觀察 vs 判斷/評論」。一位同學分享了她的「觀察」案例,她說:「我聽到我妹妹責罵我:『如果身體不舒服,就不要參加那麼多活動……』」
我問她:「妳是在說觀察的語言嗎?」她回答:「是的,因為我只是直接重述妹妹的話,沒有添加任何判斷或解讀。」
我說:「好,現在我來複述妳剛才的話,請妳仔細聆聽。」於是,我將她的話重新說了一遍,然後問她有甚麼發現。她表示沒有察覺到甚麼。接著,我又重複了一次,但她仍然找不出問題。最後,我非常緩慢地重述她的第一句話:「我聽到我妹妹責罵我」,然後問:「妳覺得這句話有甚麼問題嗎?」她感到困惑,不明白有甚麼「不妥」之處。即使我再三請她聆聽,她仍然無法理解。
最終,有人指出這句話其實包含了評論。她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直在無意識中活在判斷中。她分享說,平日裏並未意識到自己的話語中隱含著批判,卻發現判斷浸透在她的思想和行為中。
然後,我問她如何能純粹地描述事實,也就是用觀察的語言。在引導下,她逐漸清晰地表達:「我聽到妹妹對我說:『如果身體不舒服,就不要參加那麼多活動……』」我問她這樣說的感受,她回答:「我少了不舒服的感覺,同時感受到妹妹對我的關心,心情也好了一點。」
接著,我讓她重複之前的話:「我聽到我妹妹責罵我:『如果身體不舒服,就不要參加那麼多活動……』」我問她的反應。她回答:「當我聽到『妹妹責罵我』時,腦海中立即浮現出當時妹妹的臉部表情和說話語氣,讓我感到不舒服。」
我問她這次經驗讓她體會到了甚麼,她答:「讓我深刻地意識到,我要非常臨在,警覺自己的思想、語言;此外,我也體驗到團體共同學習的重要性,沒有大家的慷慨指點,我可能永遠無法察覺自己的盲點。」
總結
我們需要在每一個當下保持高度的覺察,留意我們所說的話與思考,基於事實,不要隨意解讀,讓我們的言語更加純淨。
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們將繼續以不同的方式探索如何與生命連結,並學習說生命的語言,讓我們一起創造豐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