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讀二月河寫香嚴寺的文章,除了說的「癢癢樹」令人好生好奇外,文末一句「打算再來轉悠轉悠」,印象特別深刻。說「轉悠」寺廟而不說「逛」或「訪」,意思就是走走停停、摸摸看看、好好感受。去寺廟最好就是這樣「轉悠」,這次轉悠的,是法鼓山世界教育園區。
惜福結緣
這是第三回上山。
第一次的因緣,是在2006年底,因為仰慕法鼓山(2005年底落成):建築和山水那樣美,整個概念又環保又新穎,而且就近台北市,所以與朋友R約好到台北度假兼上山參學去。那次雖做了預約,卻冒失地沒有先去報到,隨便跟著其他參觀隊伍走,又「自由行」的亂闖,害得參學室義工一直乾等,說來非常愧疚。
園區規劃好,我們自己亂摸也不迷失,對倚山層層而建、線條簡約的殿堂,木的石的台階棧道,讚不絕口。後來終於與義工導遊會合,她是大學的講師,假期來當義工;她領我們裡裡外外又走一遍,一起在雨中走遍了山頭,還說故事,更添興──如果你參學去,也會聽到義工講法鼓山經歷16年的一個個開山故事,這裡且打住,不開盅!
那次最可惜的是,原來聖嚴法師就在佛殿裡傳授菩薩戒,我們老是在外圍打轉,只聽到他的聲音,緣慳一面。但與許多義工結緣,如募捐處的師姐便很熱情,把家裡的電話都留給我們,請下次來一定找她(我們後來竟丟失了號碼);另一位師姐塞給我們很多結緣刊物,又說,法鼓山每年初都打皈依,師父年紀大,要好好把握機會嘍,我們說「一定一定」。
隔年年初,朋友A發心到台灣依止聖嚴法師,約好R一塊去,我也跟上了,因為敬佩聖嚴法師,希望這次真的可結師徒緣。這次是在北投農禪寺打皈依,不在金山,由聖嚴師父親自主持,共有2200多人參加,在師父的遺作《美好的晚年》裡也有隻字提及。後來才知師父當時已患腎病,到2009年2月就捨報了。很慶幸能與師父結緣,確是有點「著相」,但惜緣和感恩也非壞事吧。
那次店宿北投,除了泡溫泉之外,順便也鑽到坐落溫泉區、由師公東初老人創辦的中華佛教文化館。這裡也是聖嚴師父創辦的中華佛學研究所的所在,而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也於此設有辦公室,進行佛典電子化工程。有一位尼師接待遽然而至的訪客,殷切地為我們開示佛法;在她帶領下,我們向佛像和師公法相頂禮,還見到增生了的碩大珍珠一樣的佛舍利。聖嚴師父則遺言不讓撿留他的舍利,而師父和師公的骨灰如今都已植葬於法鼓山環保生命園區了,這是按師父指示,率先為環保植葬起示範作用,而且不立碑豎墓,真正的歸於塵土,是師父的無言身教。這是後話,下文再談。
2009年暑假,第二回上山,與佛學同學結伴行,R也是其中一員,這次我們是老馬識途,而且是以弟子身份「回山」了。山河依舊美好,義工師兄師姐同樣溫文有禮,香積素齋再次滿足了嘴饞的我們……仿如昨日,不過師父已不在世。文物館除了展出師父遺物,還有師父的墨寶,都是些法語警句,可惜來去匆匆,未便徘徊思量。
上次上山,義工師姐教我們八式動禪,這次報名也申請了禪修指導和佛法開示,結果來了一位年輕的尼師。其實她本來正在禪堂幫忙禪修活動,活動期間所有法師也忙著,她是特別放下工作,過來給我們指導的,真是不好意思。年輕的尼師拿著筆記本子,為我們講師父的禪法和教導,當時講的細節都記不起了,也沒有即場做禪修,只記得她嘴角彎彎,一直的笑嘻嘻,很年輕、很幹練、很慈悲。
祈願如願
第三回上山,是上月與一個美術同學H到台北「放空」(讓身心閒著,盡情休息放鬆),指定行程是金山法鼓山,順便去附近的朱銘美術館(雕塑公園)。朱銘美術館一直想去沒去成,這次如願,卻要犧牲在法鼓山逗留的時間,更麻煩了導遊的義工師兄一直看錶控制行程,他又體貼地代我們聯繫美術館查問接駁車班次,非常感恩。他在電力公司工作,假期來做義工,資深的。他以為我們會先抵山腳,一大早在那裡等著,誰知我們坐公車直奔山腰上的大樓,累他要再爬上山來會回合我們,真是抱歉萬分。
雖說舊地重遊,但還有些地方是始終未看過的,如山腳的「來迎觀音」,這次公車經過時算是瞥見了;而禪堂因為正在舉行禪修活動,所以還是謝絕參觀。第一次上山時,已聽義工師姐說禪堂的佛像莊嚴動人得不得了,這次還未見著。其實更想在山上留宿,慢慢體味。問師兄,怎樣才可住下來,他說要麼當義工而有需要準備清晨的工作,便可在前一晚掛單,要麼參加禪修營就是了。
聖嚴師父接曹洞和臨濟二宗法脈,再以中華禪法為基礎,參考大小乘各種禪修法門,兼容並蓄地創立了適應當今時代環境和不同文化需要的法鼓宗。法鼓山常辦禪修營,有禪一、禪二……禪七、禪十、禪十四等多種,由最簡單的生活禪、數息、念佛開始,再教話頭禪、默照禪,參加者可按程度需要而逐步提升自己。參加禪修營,是徹底的「放空」了,自然也可在禪堂看到佛像了,還可感受山上的星夜晨曦,將來有機會要參加的,一定一定。
這次我還帶著祈願而來。師兄說,祈願觀音籤很靈的呢!那其實是聖嚴師父的法語,化身為應合習俗的觀音籤。我抽到的籤文是:「只要少鬧一些無意義的情緒,便能少製造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這倒是任何情況下都對的,師父這話一定靈啦──事實上後來也的確遂了願,感恩!
在祈願觀音殿,還證實了一件事:之前有朋友曾說起,殿裡花果擺設是沒有的,好像至少燒一根香吧?當時有點不確定,這次現場證實,偌大殿堂不燒一根香,只有淙淙流水和微笑的觀音。這亦是本山特色。
圓滿的連續
未看過的「點」,還有山下的環保生命園區,師兄領我們由步道拾級而下往植葬園去。一邊走一邊教我們行禪,將身體力量和心眼放到腳下,不急不忙不累;他就是這樣山上山下來回的走,心境保持清明,不起煩惱。他忽然回頭走向一路人,合什說道:「這位菩薩啊!請不要吸煙,這裡全山都禁煙,麻煩您啦,謝謝!謝謝!」說得這樣謙恭有禮,任誰都樂意配合了。
沿途空氣清新,鳥語花香,據說有百合、櫻花、含笑等,我認得的就有薑花,正開得燦爛。一路上還有很多蝴蝶,又有不同品種的蚱蜢蹦跳出沒,真的必須專注腳下,勿傷了小生命。詩說「雙溪蚱蜢舟」,「蚱蜢」有了,「雙溪」也不缺:法印溪和曹源溪。雙溪一左一右環抱山上大樓建築群,就在環保生命園區旁邊合流,是本山的十大景觀之一。雙溪都是聖嚴師父命名的,具有「法的印跡」及「曹洞宗源流」的意涵,象徵禪法叢林。這兩條溪水也有引人入勝的故事──還是留待你參學時,由義工當面道來好了。
環保生命園區是聖嚴師父創立,開風氣之先,由於師父以身作則,經過法鼓山的提倡,深受民間歡迎,現在已得政府支持,成為縣立事務。園區並不是豁然一片,而是以竹林植株間隔成各個小區,每區輪流供植葬。每位先人的骨灰分為五份,裝載在五個用玉米纖維造的能自然分解的袋中,再分別倒進坑洞,然後用泥土填好,不做任何裝飾或記號。
師兄說,本來是連玉米袋一起放進洞去,後來發現融入泥土的時間還是太長,現在就改為直接倒進骨灰。骨灰融合大地也需要時間,而且要挖僅寬數吋卻深及20呎的這些坑洞,並不容易,所以提供的植葬名額有限:最初每月只許植葬兩位先人,現在因為太多人申請,已變成每月三位,輪候名單仍然很長呢。什麼時候,香港人也這樣開放和環保就好了。
望著一方蘢葱草地,莫說墓碑,甚至無牌無號,了無趾爪,總之師公、師父與多多少少市民的骨灰都在此回歸大地,不分你我。師父說:「人生的終點,不是生命的結束,乃是無限的延伸以及圓滿的連續。」法鼓山的環保理念和實踐就是最好的演繹。不必執著外相,按師父的教導,致力淨化人心、淨化社會,也就是對他最好的緬懷和紀念。
每次上山,都有不同體會,特別是心靈純淨美麗、待人和藹可親的義工菩薩,很讓人感動。只是每次流連的時間嫌短。下次回來,該不是轉悠,而是留下來好好用功參禪──雖然還有至今未看到的「景點」,例如那本來該是全山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法鼓山徽石!反正人生是邁向「圓滿的連續」,沒有起迄之分,倒過次序來看也是一樣,總是因緣!
2011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