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較深入地處理練習時眼、耳和身體的反應,而要訣是掌握「無住」――2020年初春坐禪實錄(中)

(續上期)

我們做完預備的調身工夫後,開始入靜。最好由呼吸入手,留意一呼一吸,心就有所依靠,慢慢安定下來。可以用數息,但不要長期停留在此(雖然那也不易做到),因為仍是用力,未算放鬆。正如繼程法師所說:「我們借用外在的名相也好,名句也好,或是借用我們的身根、乃至五根的某一根,甚至是借用意根的作用,都是為了要藉此調心,來凝聚我們的心,而最終還是要回到心原本具足的功能去運作。」[1]

開始時,前五根之中,不計初學階段的腳或曾受傷過的身體部位(通常會痛,但日子久些就會消失或變成可接受及共存),最易受刺激的是眼和耳。相對方法是減低它們的功能,可以利用窗簾、調低燈光、面壁或面對黑布(曾在一次禪七中,法師就安排我們坐禪時兩行相對,中間隔著一塊拉起的黑布)。總之,無論在甚麼環境,記得眼睛不要聚焦在任何一點,看到的外境都是朦朦朧朧;否則,就會像我曾看到坐在前面的師兄白衫上的織紋或者地板上的暗花而導致分心。有人會建議閉目,那可以是短暫的權衡方法,但不可長久,因會昏沉,甚至更容易妄想紛飛,另外,半開眼時,眼皮才算不用力,又可提醒我們回到當下的境,令心清明。

至於雜音,基本的處理方法是選擇自己熟悉的坐禪地方(初學者不鼓勵在郊外坐禪,太多外來因素出沒),而那地方少會突然出現不同形式的干擾,否則會對初學者產生頗大的衝擊。如要播音樂,不要選有旋律的,寧可是大自然聲,較不易產生聯想。其實,那也不是長久之計,因有所依賴,也不方便。如能多加練習,又常記見怪不怪,其怪自敗,心能不隨境轉,才算徹底解決。我家很多時會傳來樓下店舖的打鐵聲,我早已接受,初時視之如流水聲,後來,不會上心。

如可安心地坐了一會,往往覺得身體越來越放鬆,好像不見了。最快是手臂、手掌,最遲是雙腿。不覺手掌後,結手印的兩拇指接觸點還往往有點刺的感覺,因體內的氣開始成流,產生較強的力量後其中一種現象。我們可借用那股力量去矯正坐姿,尤其是背部,不可長期用肌肉的力去挺直,那只是緊張的狀態,氣才是更好的助力。

請記得以上的方法還是粗淺的調身工夫,不要太在意,間中看一看好了,做了調整後,就輕輕放下,處理身心反應的要訣是掌握「無住」。

下次我們會談更重要的調心工夫,那可要多靠佛法了

待續


[1] 釋繼程:《禪門直心》(台北,法鼓文化),頁35。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