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論尊重

何桂萍修女說:「尊重是很深奧的一件事。」

她又說:「一個人來到你面前,不是讓你去幫他,而是要你當他的同行者。無疑,今天他可能需要你的幫助,不過只是對方的需要,而非要讓你用在駕馭他之上的。」

當弱者是很舒服的一回事,可以引誘別人來駕馭在自己之上。那麼,自我便被認同了,雖然會給擠進一個比較低下的位置。向人求助,可以是一種誘惑,引誘別人以為自己比較優越。背後可以是一種權謀,令自己得到在上者的同情、憐憫,甚至寬恕、縱容。

幫人而不陷入這迷惑中,非要有高度覺察不可,也要常常自省,打從心坎裡尊重自己,也打從心坎裡尊重對方;這樣,才能令自己站穩,對方也能站穩。

自己有需要的時候,找人幫一把是可以的,如果察覺到有慣性的操控,就要再小心看清楚自己內在的渴望,重新尊重自己、肯定自己。

從家庭中學會由上而下的階級觀念,在教育制度考試名次中更形穩固。這一種汰弱留強的精英制,對人的傷害很大。因為要擠進上層階級,過程中一定被非人化。要踩著「失敗者」,打倒很多人,才可擠得上某個位置。幸好,這種世界觀是可以轉化的。

另一種世界觀是「種子模式」。人,不再是被規則量度的對象,不用再被某些條件甄選。人,是獨特的個體,每一位都是獨一無二、無可代替的。像一粒種子,放在合適的土壤,給它陽光和水,自然會按天性生長。沒有一個框框要限制它長成圓的或是方的,也不揠苗助長,因為它自有成長的方式和時間表。旁人可以為它打氣、加油,但成長的決定,一定在它自己身上,這就是尊重。

一個好的輔導員會尊重受助者的空間。其實當父母的、做老師的,都別擅自進入別人的領域。他人的心門,可以輕敲,可千萬別踢門而入。

我自己就曾經犯過這樣的錯:一個女生,雖然對生母抱怨很多,卻同時有很多的愛。我不只輕敲她的心門,而是想破門而入。我太心急了,明知她衝破了心中這個關卡,表達了對母親的憤怒就好。一次、兩次邀請都不得要領,換來她大發脾氣,破口大罵,還摔東西!後來我反省了,知道錯了,學習尊重她有自己成長的過程,我們也和好了。

「我是好人,為了你好,所以來踢你的心門。」這樣說得過去嗎?其實做得過份就是過份。以愛為名,本質上可以是很邪惡的,這不是尊重,而是操控,背後只為了滿足自己可以改變他人的野心。再往內看,其實是自我渴望被肯定。一切真正愛人的思想和行動,必須建基於接受自己的一切,並真心喜歡自己。只有這樣,我才能真正的愛別人,才能真正活出喜樂,安定自在,無所畏懼;只有真正愛自己,才可以有寬廣的胸襟。如果沒法子喜歡自己,對自己不滿意,那麼我是沒法真正喜歡別人的。這一點非常重要,有人以為這是自私,其實萬物原是一體,互即互入,利己即利他。仔細看,就會發現如果不喜歡自己、不滿意自己,會很容易生出妒忌心,也容易抱怨投訴。所以要先好好愛自己、尊重自己,才能真正的愛其他人。

我經歷過受尊重的喜樂。我的恩人張俞壽韶(Irene),舉辦身體探索和家庭重塑營。在我大約第十次參加時,說出自己這次入營的目標:「我的內心小孩非常活躍;因為當老師的關係,內心父母也很強,可是成人的部份硬是出不到來!不想認清環境,有時會麻煩到別人,自己也會陷入失敗之中,所以我希望探索自己,讓自己更成熟。」認識了我十多年的Irene,一臉喜悅地回應:「你終於看到自己這個需要了。」沒有批判,沒有指責,只有無限的耐性和包容。這是我人生中聽過其中一句最舒服最窩心的說話。

如何可以在尊重別人的同時,又可以輕敲對方的心門呢?何修女教我們:

「你想不想講這方面的事呢?」

又或者,「我見到問題在這方面絆著你,你想不想探討一下呢?如果你覺得還不是時候,下次才說吧!」

如果對方回答暫時不想談,可以這樣應對:

「那麼,好的,下次我們有機會再談吧!」

這裡頭,有許多的溫柔、接納與尊重。

所以說教學是相長的。與人接觸時,就像照見一面鏡子,越尊重對方,他對你也益發尊重。

從前對父母的尊重也是有的,只是未夠。最近接觸沙維雅(Virginia Satir)及海寧格(Bert Hellinger)的學說多了,越來越打從心坎中尊重父母,自尊感也與日俱增。漸漸,對學生的尊重多了,對家長的敬意也越來越濃,總覺得大家都很了不起,都在自己獨特的命途中盡了力。

其實上天也很尊重我們的選擇。根據吸引力法則,我們的起心動念是因,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事就是果。當我越來越愛自己、尊重自己,一些曾經嫌棄我的人漸漸會從我的生命中淡出,現在環繞我身邊的都是很疼我很愛我的人。我吸引到非常有意義的工作、朋友、老師、同事來,我身邊發生的事情都很美好。

我非常感謝給我靈感寫這篇文章的何修女。寫這篇《論尊重》的同時,提升了我的自尊感。願大家都越來越尊重自己,令自己更安樂、站得更穩,那麼家庭也會成長得更美好,世界也會更和諧。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