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誰會一直陪著你走?

圖:Pixabay

踏入秋涼,工作倦了,往天台逛逛,隔壁傳來一首悠揚悅耳的老歌,「誰說時間片刻變陳舊,全為我分秒亦停留,因我身邊有你緊握我的手。愛,誰說永不會長壽,陪著你一生到白頭……」心裏忽然生起莫名的念頭,到底誰會那麼長壽和堅持,可以陪著我走到一生的盡頭?

會是「誰」?

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很有趣,而且又很值得花時間去思考的問題,答案多數不外是:愛侶、家人、摰友、名譽、權力、金錢,或者有宗教信仰的朋友,他們可能會說是代表其宗教的神祇或神聖的物件等等。

佛教卻有另一番更透徹、明確的見解。《大寶積經》就有「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之說法。說明「因、果、業、報」,如影隨形,當中所隱含的就是緣起法的規律,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假使造了或善或惡的業因,不管時間是短暫或長久,只要因緣成熟,必定要受果報。所以一直陪著我們走到今生盡頭的,是「業力」而非其他。

業力的定義

「業」是行為、造作的意思,它是意志力的反應。佛教說「十二因緣」,以無明為緣而有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乃至生緣老死。這裏所指的「行」就是業,認為我們因為身、口、意三業的造作行為,生起各種不同的善、惡因,當遇到與其相應的善、惡等眾緣、便有樂、苦果報等與它相應,由於眾生我執等煩惱未斷,於是又不由自主地不斷生死流轉、六道輪迴。當中主宰輪迴的動力,名為「業力」。

佛教認為行為無論是善或惡,都會產生一股力量,推動我們造作新的行為,而新的行為又會產生另一種新的力量,如此不斷地輾轉相生。由此可知,生命就像大海的波浪,波浪有起伏,當前一浪滅,後一浪便生,所以說「所作業不亡,唯有業隨身」。

由於業力不失,生命是有延續,我們前一生的結束,即是後一生的開始,不會斷滅,以不斷變化的模式,形成一循環式的業力推動鏈。故業力這種強大的推動力,一方面生生不息,就像念珠的線,維繫著生命的演進;另一方面卻讓生命六道輪迴,永無休止。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對於每人自身的存在,或是生命的本身價值,心底裏確是存有很大的疑問—到底是甚麼原因造成人世間的種種不平等?

「為甚麼有人含著金湯匙出生,享盡富貴榮華,卻又有人會三餐不繼、貧窮潦倒?」

宿命論者搖頭感嘆著,是「生死有命,富貴由天」。

「為甚麼有些人天生身強力壯、相貌堂堂;而另外一些人卻百病交迫、相貌醜陋?又為甚麼有人享受到出生的尊貴和珍愛,而有人得到的卻是詛咒和殺害?」

偶然論者會脫口而出把它歸咎為「唔好彩」。

「為甚麼有人會是天生的神童,聰明智慧,而有人卻是痴呆愚昧?為甚麼有人在二三歳的孩提時就有語言、繪畫、計算、音樂等卓越的天份?」

無因論者聳聳肩,莫名其妙地說「唔知點解,無啦啦,就係咁」。

「為甚麼又有人會是天生失明、失聰,甚或五肢不全者?」

有神論者深信認為是「上帝」為了要考驗「子民」的特別「恩賜」。

「那為甚麼有人一出生便已賦有聖人的品德,而有人卻具有犯罪的性格?為甚麼有人生在太平盛世,而有些人卻生在戰亂動盪的社會中?」

科學家會以客觀外在的立場來看,把種種的不平等說成是由於化學或物理現象,受遺傳因子DNA和不同環境等等的影響。

可是他們卻無法用科學方法合理地解釋,雖同是父母所生的雙胞胎,基因和生長環境極相似,為甚麼他們在脾氣、智力、道德等方面卻迥然不同?

以上所講是世間上非常普遍的現象。

各有不同的業因,故果報亦不同

佛陀告訴我們,以上的解釋全都不是,這些現象只是眾生在過去生中所造業因的作用力,和當各種條件成熟時,所帶來的新一期生命果報而已。

《分別善惡業報經》說:「一切有情,作業修因,善惡不等,所獲報應,貴賤上下,種族高低,差別亦殊。」三界眾生所造的業,除了有能招感個人受用的五根身(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等「正報」的「不共業」之外,同時還能招感共同受用的山河大地等器世界的「依報」,稱為「共業」。

所以無論是同生於地球、或同一國家、或同一家庭,我們所享受的「待遇」也非常不同。

無可否認,每人生命中的確是擁有不同的相貌、智商、性格、膚色、種族、家庭、身份、技能、職業、待遇、社會和人際關係等等。世間萬物皆如影隨形,一切意念行為必然有它的效應和結果伴隨。

舉個例子:業像是種子,當種子發芽生根到長大成熟後,樹上結出來纍纍的果實為它的果報。業有善性、惡性和種類等不同,果報也如此。

佛教認為根據業種子的性質,分別有快樂、喜悅和痛苦、憂惱之截然不同的感受果報。若我們生於有益身心的物質環境,如富裕、健康、長壽等名為善報。但當我們所處的物質環境不順意時,就叫做「惡報」,它會以貧窮、醜惡、疾病、短命等形式出現。

業力可以改變的嗎?

因果業報如影隨形,眾生除非不造業因,否則善惡種子永留第八阿賴耶識中,一旦遇緣,必定會再起現行,加上「善惡不相抵銷」,已種下的惡因,必受其報,不能用做些好事,來祈求抵銷應得的惡報。

除非多做善事,多聚集善緣,這樣便可使惡報由重轉輕;或許當善緣不斷增多,善力便會相應地加強,這樣便令善果速疾成熟,使惡緣逐漸減弱。

譬如一杯鹽水,代表惡因,若多加代表善因的淡水,則可沖淡惡果的鹹味,轉為甘醇味美。由此可知,多行善因,多聚善緣,能否受持五戒、十善等,甚至進一步發菩提心受菩薩戒,這是相當重要。

若依佛教所說,世間上沒有不公平,也沒有不平等,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我們自己所造的業因,形成業力,便有業果受報的情況。過往我們不知,所以無可奈何,不懂改變。現在已知道雖然業力不失,還可以透過自身的努力,一點一滴積累善行,去改變我們的起心動念、講話、做事等,若我們能把握當下,便能有信心把握自己的將來乃至下一生。

但今時今日,如何面對目前自身和社會上的種種紛亂情況呢?當知道我們在六道輪迴中,今世得以生在人間,這是很珍貴難得的,縱使有多不如意、多不順遂,多麼令人憤慨的事也好,我們決不要用憤怒、憂愁、悲觀的情緒去怨懟;同樣地,即使現在多麼快樂愉悅、多順意,我們也不要用貪愛、傲慢、樂觀的心態去享受,因為眼底下的一切也會不斷改變的,世間並沒有永恒的快樂和擁有!所以我們要懂得把握人生去修行。

歸結以上種種,我們應該如實去體會,一切都是業力所成就,故業力不單止陪著我們走到生命盡頭,而且還能帶領我們進入下一期新生命,那麼要如何去塑造它,令它能幫助我們的生命質素提升,則要看自己的修行功夫了。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