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盲目追求非必要物質,不追逐短暫享樂,人其實很容易快樂起來。當我們停止追逐眼前有形有相的寶貝,轉而追求非形非相的財富時,我們將會活得更快樂、更富有!
怎樣才能快樂?很多人認為賺多了錢就買到快樂。怪不得,近月來香港股市熱烘烘的,街頭巷尾都談論著買甚麼number(號碼)。究竟要賺取多少金錢才能快樂呢?一份財經雜誌,刊出一個不同地區的人認為要多少錢才能快樂的統計調查。香港人認為要年薪超過150萬港元才能快樂。怪不得人們年年月月也要辛苦鑽營。疏遠了親朋友好,把年幼子女交付傭人,跟配偶和孩子的距離卻越來越遠,甚至連年邁雙親也沒有多望幾眼。當工作目的只在乎錢的話,也不難理解,為甚麼大部分人上班巴望下班、開工時幻想放假,常常渴望退休。天天為了工作去拼命,放假時腦海仍被工作的人和事縈繞,但求銀行存款節節高升。到底這樣的生活有何品質?這種生活真的能夠帶給我們快樂嗎?
我絕對沒有年薪150萬,但我日子過得越來越快樂。十八個月前,離開全職教學,轉為兼職自由人。年薪削去了一半,但我的快樂卻增加了至少一倍!那麼,上述研究出了甚麼問題?金錢既能換取物質,又可以解決生活上的種種困難,為甚麼不能單靠它帶來快樂呢?
常有人說:能夠用金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問題跟煩惱之間的關係,就如雞與蛋的循環。煩惱跟我們的生活如影隨形。煩惱的出處,除了物質匱乏外,還有病痛煎熬、親朋離去、至親永別、渴求不能得、給摯愛出賣……上述種種煩惱,又豈能以金錢完全解決呢?如此推論,金錢只是量度快樂的符號,絕不是快樂的本身。如果這研究反映真實的話,香港應該只有收入最高的1%的人才會快樂,另外99%的人,都應該過著不快樂的日子。
這樣的研究把快樂過度簡單化。親情、愛情、健康、心靈富足和社會安定等,都是快樂的來源。除此之外,經歷快樂痛苦、悲歡離合的我們,才是決定快樂的主人。快樂不是數量、符號等等有形之物;它是非物質的一份情懷,是我們主動的選擇!正如衍陽法師所說:不盲目追求非必要物質,不追逐短暫享樂,人其實很容易快樂起來。當我們停止追逐眼前有形有相的寶貝,轉而追求非形非相的財富時,我們將會活得更快樂、更富有!無形的財富有很多,如樂意接受批評、盡力改善自我、多多關心他人;廣結善緣、勤奮好學、善用知識等等,都是比金錢更加珍貴、更饒益生命的財富。只要我們主動記得「快樂」,它便會立刻回應我們──孩子的笑語、茁芽的薄荷、親切的慰問、放藍的晴天……
我們天生就能夠快樂,願我們都記得快樂。我們自出娘胎已經富庶,願我們都能享受豐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