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觀經》有「二見、五聞」的七種稀奇之益(一)

圖: 網上圖片
圖: 網上圖片

「二見」 – 或見釋迦毫光轉變,或見彌陀金色靈儀

彌陀本願名號功德力救度的淨土法門,是如來惠以娑婆群萌真實之利(彌陀名號的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致使十方世界的眾生,特別是輪迴六道的凡夫,皆得來生其國,入正定聚,必至滅度,證入涅槃,度生成佛,究竟解脫,如阿彌陀佛第十一願言。

上文所言,善導大師指出:《觀經》的十足凡夫韋提希皇后有「二見」的利益,一者是「或見釋迦毫光轉變」,韋提希在「序分」的「光台現國」 – 見土得生,二者是「或見彌陀金色靈儀」,韋提希在「第七華座觀」的「彌陀相光」 – 見佛得忍。

「二見」的利益在於了斷兩種生死,一者是見土得生,永離輪迴六道之苦,了斷「分段生死」(破我執),二者是常住無為涅槃之樂,了斷「變易生死」(破法執),說明凡夫可以「不斷煩惱,得涅槃分」,可知純粹淨土法門是易行殊勝,真難思議啊!詳見上文

《觀經》的「經眼」 – 法要和利益在於「好持無量壽佛名」

《觀經》「流通分」云:「阿難即從座起,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此法之要,當云何受持?」又云:「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觀經》的法要在於「好持無量壽佛名」,這句話也是《觀經》的「經眼」,利益之所在!

釋尊在《觀經》大篇幅講定善十三觀,又講散善三福,但最後付囑阿難「好持無量壽佛名」,流傳後世!在此「經眼」之前,釋尊總結《觀經》的果益,説明韋提希與五百侍女、無量諸天等娑婆的生死凡夫,有「二見五聞」的稀有、奇特之利益。全文如下:

說是語時,韋提希與五百侍女,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得見佛身,及二菩薩,心生歡喜,歎未曾有,豁然大悟,逮無生忍。五百侍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生彼國。世尊悉記,皆當往生。生彼國已,獲得諸佛現前三昧。無量諸天,發無上道心。

善導大師立此文為「利益分」,強調「持無量壽佛名」的利益。所謂「二見」,即韋提希、侍女及無量諸天等凡夫,(一)藉釋迦佛力光臺現國,得見極樂而得生 – 詳見「序分」,(二)藉彌陀及二菩薩佇立空中,大放光明,得見佛身而得忍,詳見「第七華座觀」。

釋迦世尊眉間放光,毫光轉變,顯「見土得生」之益

善導大師立此文為「利益分」,強調「持無量壽佛名」的利益。韋提希先「見釋迦毫光轉變」,以佛力「放眉間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無量世界;還住佛頂,化為金臺,如須彌山。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皆於中現。」上光臺中,韋提希得見極樂世界的勝相。

本來,「一切佛土皆嚴淨,亂想凡夫恐難生」;若非釋尊有異方便,令韋提希得見極樂世界,並刻意暗中安排,使韋提希「別選」西方阿彌陀佛所;因為釋尊知道「亂想」的韋提希,只能乘彌陀願力為增上緣,得生極樂。至於其他淨土,韋提希不能雷池半步,望門輕嘆矣。

隨後韋提希云:「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若佛滅後,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云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一方面她確定自己因佛力而得見淨土,另一方面讓釋尊有機緣告知我等凡夫,皆可乘彌陀願力,得生淨土,利益更大。

彌陀世尊相好光明,令生歡喜,顯「見佛得忍」之益

其後,安樂能人的彌陀世尊,在《觀經》第七華座觀初,忽然間「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為比。」彌陀世尊影臨東域,現身相好光明,令韋提希等凡眾得見,心生歡喜。

彌陀與二菩薩光明攝取念佛眾生,令韋提希得見,向佛行接足禮,一心歸命,心生歡喜(喜忍),歎未曾有,豁然大悟(悟忍),逮無生忍(信忍)!善導大師解釋云:「因茲喜故,即得無生之忍;亦名喜忍,亦名悟忍,亦名信忍。…. 此多是十信中忍,非解行以上忍也。

原來釋尊所說「見彼國土極妙樂事」,實是「見佛及二菩薩」,韋提希蒙彌陀主動現身,光明攝取,破闇滿願,見佛花開,即得無生忍。當時,韋提希再次問佛陀曰:「我今因佛力故,得見無量壽佛,及二菩薩,未來眾生,當云何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

韋提希再次提問,重點由「云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見土得生),轉移到「云何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見佛得忍),顯然,後者才是淨土的法要及利益之所在!作為無力修行,沒有功德的濁惡凡夫,無論是見極樂世界,還是觀佛菩薩,其背後力量皆是彌陀願力成!

「二見」突顯淨土法門「二尊教」的特色 – 要門和弘願

所謂「二見」,善導大師突顯淨土法門「二尊教」的特色。釋迦如來是娑婆化主;化土成佛,位格是化身佛,示現彌陀極樂世界廣長之勝相,令修定散二善的弟子們欣慕,一心迴向發願,所謂「迴娑婆,向極樂」,求願往生淨土,顯淨土之「要門」。

彌陀如來是安樂能人;報土成佛,位格是報身佛,以光明名號,平等地和無條件救度十方眾生。專稱彌陀佛名者,皆為彌陀光明攝取不捨,臨終時蒙彌陀現前,接引生西,得無生忍,入正定聚,必至滅度,證入涅槃,究竟解脫,顯淨土之「弘願」。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云:然娑婆化主因其請故,即廣開淨土之「要門」;安樂能人,顯彰別意之「弘願」。其「要門」者,即此《觀經》定、散二門是也。定即息慮以凝心,散即廢惡以修善。迴斯二行,求願往生也。言「弘願」者,如《大經》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下文再續,談「五聞」稀有、奇特之益。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