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觀經四帖疏》是楷定古今的淨土開宗典籍

為甚麼以《觀無量壽經》造疏、為淨土宗開宗

《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稱為「淨土三經」,是淨土宗「正依」的經典,其他有關彌陀淨土的經典是「傍依」。「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很多祖師大德以自己本宗的思想,站在不同的立場、觀點和角度,為「淨土三經」造論註疏等。例如,《無量壽經》和《觀無量壽經》的註疏,現存也有幾種,如隋淨影寺沙門慧遠的「淨影疏」、唐嘉祥寺吉藏的「嘉祥疏」、新羅國黃龍寺沙門釋元曉的「海東疏」、新羅國沙門釋璟興的「璟興疏」等,還有隋天台智者大師、宋沙門知禮、宋西湖靈芝崇福寺釋元照等等。當然少不了唐西安悟真寺善導大師集記的《觀經四帖疏》!

為甚麼各宗各派的祖師都為「淨土三經」造論註疏呢?簡單來說,淨土思想及其行持──念佛,涵蓋整個大乘菩薩教,各宗各派各自依本宗思想,如天台宗、三論宗,演譯「淨土」和「念佛」等概念,不足為奇!但專依「淨土三經」來演譯淨土思想、念佛行持者,恐怕只有善導大師一人,故此淨土行者應依止善導大師為「正統」、「純粹」的淨土宗,即以「淨土三經」為正依經典!

圖:http://ys2001hp.web.fc2.com/yougo-se_zendoudaisi.html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的開場白,「勸眾發願歸三寶偈」云:「今乘二尊教,廣開淨土門」,可知善導大師是開宗的祖師,而《觀經四帖疏》是一部開宗的典籍,不容置疑!換言之,在善導大師之前,雖有人以不同的修持方法求生淨土,如東晉慧遠大師;也有不少他宗祖師為淨土經典造疏立論,但他們只是彌陀淨土法門的先行者、先驅者,而非純粹地依「淨土三經」之教而正式地立宗的祖師。


《觀經四帖疏》的歷史背景

隋唐的時候,佛教興盛昌隆,諸宗譯經造疏,百花齊放,眾說紛紜,令人費解,無所適從,尤其念佛是諸宗修持共法,自然淡化和模糊了淨土宗的念佛特色。善導大師在此混亂時期,集記《觀經四帖疏》,依教開宗,成立正統,同時力斥諸師異解、別解淨土宗的思想和異見、異行的念佛修法,極具現實和深遠意義。詳見《觀經四帖疏》的〈玄義分〉。

作為淨土宗的開宗祖師,善導大師是罕有能於年青時,已證三昧境界的聖者,是有修有證的高僧,其論說非一般法師所能僭越。


集記《觀經四帖疏》的感應事蹟

在《觀經四帖疏》的後跋,善導大師詳述他集記此疏的一些感應事蹟,如下:

「某今欲出此《觀經》要義,楷定古今。若稱三世諸佛、釋迦佛、阿彌陀佛等大悲願意者。願於夢中,得見如上所願一切境界諸相。

「於佛像前結願已,日別誦《阿彌陀經》三遍,念阿彌陀佛三萬遍。至心發願,即於當夜,見西方空中,如上諸相境界,悉皆顯現。雜色寶山,百重千重。種種光明,下照於地,地如金色,中有諸佛菩薩,或坐或立,或語或默,或動身手,或住不動者。既見此相,合掌立觀,量久乃覺。覺已,不勝欣喜,於即條錄義門。」

由此證明《觀經四帖疏》是「楷定古今」的淨土宗典籍。善導大師自謙,猶恐未能完全徹底理解淨土法門的要義,尤其是面對諸師種種別解、別行、異學、異見、異執等各方壓力,故此特意在佛前結願,結果感應得見西方極樂世界的聖境。

又云:「自此已後。每夜夢中常有一僧而來,指授玄義科文。既了,更不復見。後時脫本竟已。復更至心,要期七日。日別誦《阿彌陀經》十遍,念阿彌陀佛三萬遍。」這位聖僧恐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所以後來祖師皆稱善導大師是「彌陀化身」,更說《觀經四帖疏》是「佛說」──阿彌陀佛說!

善導大師一連三日有夢境。第一夜,有一人乘白駱駝,來前見勸,不勞貪樂,莫作退轉,決定往生。第二夜,見阿彌陀佛身真金色,在七寶樹下金蓮華上坐。第三夜,見兩幢杆,道路縱橫。既得此相已,即便休止,不至七日。

又云:「上來所有靈相者,本心為物,不為己身。既蒙此相,不敢隱藏。謹以申呈義後,被聞於末代。」早證三昧的善導大師立志,撰寫「楷定古今」的淨土宗文獻,亦不敢怠慢,恐有錯漏,故先後三次呈請,請佛引證,認真嚴謹。物者,眾生也。善導大師雖感應靈相,但知本意是彌陀為眾生示現,不是為自己個人受益。因此他不敢隱藏,將感應靈相共諸於世,可見大師對罪苦眾生的悲心和慈恩。《觀經四帖疏》終於面世了,果然不同凡響,焉可不信!

最後,善導大師謂此疏已請諸佛引證,確定其義是究竟,云:「此義已請證定竟,一句一字不可加減,欲寫者一如經法,應知。」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