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見證不同派別佛教的共融--介紹大馬佛教史鉅著《雲水印跡—馬來西亞寺廟的文化密碼》

圖:星洲日報

馬來西亞雖然是以伊斯蘭教為官方宗教的國家,但憲法保障宗教自由,佛教也頗興盛,數百年來也留下不少的寺院廟宇,成為國家歷史的一部份。祝福文化基金會和佛光文化最近推出鉅著《雲水印跡—馬來西亞寺廟的文化密碼》,紀錄全馬各州總共106座具特色及歷史意義的廟宇,為大馬佛教史留下重要紀錄。 

由大馬資深媒體人蕭依釗領軍的團隊,於2016年開始蒐集材料,從整理、採訪、書寫,及至後期的審稿、排版、校對、成書,共歷時七年。近五十名來自馬來西亞和台灣的媒體人參與了這項浩大的文化工程。 

早年南洋的華人廟宇多是華人傳統民間信仰,而觀音是重要的膜拜對象,隨後一些廟宇從中國請來出家人主持,逐漸演變為佛道兼具,而一些更完全蛻變為佛教道場。例如本書介紹的馬六甲青雲亭,推斷倡建於1567年,是馬來西亞有碑文證明歷史最悠久的寺院。主祠觀音菩薩的青雲亭,在十七至十九世紀更是當地華人領袖「甲必丹」的辦事所,以及解決華人社會糾紛的仲裁庭。1914年,福建莆田龜山福清禪寺的平章上人受邀擔任青雲亭第一任住持,同寺的香林法師隨同前來處理法務。十五年後香林法師接任第三任住持,在他的主持下,青雲亭成為馬六甲最著名的佛教道場。 

馬六甲青雲亭

居民以華人為主的檳城,是大馬的佛教重鎮,本書共介紹了十五間檳城的寺廟,當中包括當地歷史最古老的華人廟宇、建於一八零零年的廣福宮。此廟主祀觀世音菩薩,清朝時期當地的廣東人和福建人為了消弭各籍貫間的摩擦,因而創建此廟並命名廣福宮。一如馬六甲青雲亭,廣福宮在早年也充當華社仲裁平台。十九世紀末,廣福宮邀請高僧妙蓮法師南來擔任住持,講經說法。另一高僧圓瑛法師也曾在一九二三年應邀到廣福宮講經,轟動一時,並促成馬來亞第一個正信佛教組織「普益講經會」的誕生。書中還介紹了大馬歷史最悠久的緬甸佛寺達米卡拉瑪緬甸佛寺、最具代表性的泰式佛寺臥佛寺、被譽為馬來西亞漢傳佛教最重要起源地的極樂寺等位於檳城的著名佛寺。

霹靂州的廟宇也甚具特色,尤其是怡保一帶的石灰岩洞所形成的天然廟宇,包括三寶洞佛寺、大乘巗佛寺、極樂洞寺、霹靂洞寺、觀音洞寺、光熾岩寺等,當中三寶洞佛寺是迄今少數維持僧人住持的戰前岩洞佛寺,擁有「南洋小敦煌」的美譽;光熾岩寺則因為首位訪馬的藏傳佛教仁波切曾在此傳法,所以被譽為「藏傳佛教在馬來西亞的發源地」。 

泰國是馬來西亞北部的鄰國,所以泰國背景的南傳佛教寺院在大馬也為數不少,尤其是與泰國接壤的玻璃市、吉打和吉蘭丹等州屬,當中值得一的是,在吉蘭丹州這個穆斯林佔了九成以上的州屬,卻存在著極具特色的臥佛寺、站佛寺和坐佛寺等泰國背景寺院,臥佛寺因供奉著一尊全東南亞最長、世界第二長的臥佛而聞名。 

智達苑寺

在大馬眾多泰式佛寺當中,座落在雪蘭莪州八打靈市的泰國皇室佛寺——智達苑寺(Thai Buddhist Chetawan Temple)擁有極尊崇和殊榮的地位,因為該寺曾獲泰國先皇蒲密蓬於1962年親臨主持啟用典禮,並獲泰皇御賜「三寶」:第一件是擁有泰皇姓名縮寫的泰國皇室徽章(現張掛在主殿的前山牆上);第二件是主殿上方兩邊屋角上,高高突起、狀似大鵬金翅鳥迦樓羅的屋脊(大鵬金翅鳥迦樓羅是泰國國徽,有掃除一切障礙之意);第三件是置放於主殿內部的黑色佛陀坐像。該寺也是泰皇在泰國境外唯一蒞訪並親自主持開幕式的暹寺。 

建於1849年的吉隆坡錫蘭佛寺(Buddhist Maha Vihara)則是在馬來西亞具有崇高地位的南傳佛寺,該寺由大馬第一個南傳佛教組織錫蘭佛教精進會所創建,它是吉隆坡第一座南傳佛教寺院,也是斯里蘭卡在國外建立的第一座佛寺。該寺之所以備受重視,主要是因為前任住持已故達摩難陀長老一生積極弘揚佛法,接迎許多大專生及受英文教育的信眾學佛,被譽為「大馬南傳佛教之父」。 

位於吉隆坡樂聖嶺的天后宮是由雪蘭莪暨吉隆坡海南會館所創建,1989年開幕,由於其美輪美奐的中式仿古建築物頗為壯觀,旋即成為吉隆坡地標之一,並且是獲政府授權的婚姻註冊處,見證過千千萬萬對有情人終成眷屬。值得一提的是,海南會館領導層在後期毅然提倡正信宗教教育,摒棄需宰殺羊隻等動物的血祭,改用素食祭祀,對大馬華人宗教文化帶來深遠的正面影響。 

怡保觀音堂

怡保觀音堂則是由齋姑所創,後轉為正信的佛教道場。上世紀五十年代,五名齋姑在當地蓋了一間簡陋的茅棚,供奉觀世音菩薩。這一類由齋姑主持的寺廟,是當年相當普遍的民間信仰模式。1956年,其中一名齋姑返回中國潮州故鄉,並在當時已117歲高齡的虛雲老和尚座下受持五戒。1985年,年屆六十五歲的該名齋姑在大馬芙蓉市妙應寺住持寂晃長老座下剃度出家,並在台灣高雄妙通寺廣欽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比丘尼戒,是為照德法師。隨後,觀音堂另四名齋姑也跟著出家,觀音堂自此轉變為正信的佛教道場。 

森美蘭州芙蓉市的妙應寺建於1968年,開山祖師是大馬佛教界領袖寂晃長老。長老祖籍福建莆田,少年出家,五十年代赴馬,曾駐錫青雲亭,1955年與竺摩長老、金星法師、金明法師等籌組馬來亞佛教會,1959年舉行成立大會。寂晃法師後來還進入中醫學院習醫,是名合格中醫師,並在青雲亭開設中醫診所行醫濟世,也在佛教總會設立贈醫施藥所,創建妙應寺後亦在寺內設診所,還推動佛總在各州設立贈醫施藥所,貫徹人間佛教理念。 

書中介紹的106座寺廟,只是大馬眾多寺廟中的一小部份,但也反映了佛教在大馬的蓬勃發展,而由於大馬佛教徒以華人居多,不少南傳佛寺也供奉漢傳佛教的佛像,折射不同派別佛教的共融,成為馬來西亞佛教的特色。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