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西亞多烏天津尼亞禪修指引

第五種令你能修行的元素是智慧。我們並不是說很高遠的內觀智慧或開悟的智慧。當修習時,所需要的是基本的聰明智慧,這是一種能令人明白怎樣去修習的聰明智慧。如果不能明白如何正確地修習,智慧怎能來?只有當人明白正確的修法,才可正確地善巧地修習。

好,問大家一個問題:「哪一個部份在修習?身還是心?」

我們以心去修習,但如果我們不了解這心,不知它需要多少能量,不知它抱持甚麼意念及態度,而心卻在進行禪修了......那又怎可令心變得善巧呢?禪師再一次提醒我們,別只顧看著目標,記著要檢視心。修習內觀時,心與目標都是同時兼顧得到的;把對心的覺察收納在修行之中。當看到心怎運作之時,就可以有所學習。

有時修習得很好,有時修得不好;不禁會問:為甚麼呢?我們不知道。其實這很視乎心的狀態。心情好時便修得好;心情不好時便修得不好了。我們並不知道這節會修得好或不好。

好,現在給予最後三點指引。我們已得到太多資料,肯定記不了。第一點,很重要的,就是要保持持續不斷的覺察。修習的時間是由醒來一刻開始至到入睡前的一剎。禪師想大家由朝到晚不停地修習。大家只需要持續平穩地輕鬆地用功,即可做到。只要按你能力所及的去做即可,別逼自己。輕輕鬆鬆自自然然的力度便夠了,漸漸,會發展出一種動力。

姿勢並不等於禪修。禪修不等於去到禪堂坐下,而是心的覺察才是修行。隨時隨地,常常保持覺察,看看心是否清明、儆醒、保持著興趣。人在坐禪時不停想東想西,這是禪修嗎?可知,姿勢並不重要,心的狀態才更重要。正念的修習,是心的工作,由心去往內觀,是在心中觀察所發生的現象,不在乎目標。

第二點,禪師會進一步解釋何謂放鬆、守候及觀察。不需要很用力地深入地聚焦於一點。對當下的現象,不操控、不抗拒。禪師問:

「為甚麼有人會出很多力去修行?」

當我們想要某些東西時,會出很多氣力。當我們不想要某些東西時,也會出很多氣力去避過。當不知怎樣做才好,不知所措之時,也會花很多能量。

智慧知道怎樣才是剛剛好的力度。

現在,大家可以覺察下自己,隨意就好,不用刻意觀察呼吸肚皮或任何一點。手觸摸著某些東西時的感覺?感覺到手嗎?感受到坐在地板上的感覺吧?感覺到自己坐的姿勢?聽到?感受到現在的溫度?要感受到這些,需要多少氣力?累嗎?就是這樣,全日保持這種覺察。

禪修其實是很容易的。只有一點很困難,就是別要忘失。要覺察到自己的身體是容易的,即使是小孩子也可告訴你當下的感受。難是難在要一整天都保持著覺察,不至忘記自己,因為我們未有這種習慣。

另一重要事項是要放鬆。如果我們回到家修行了,專注力只集中在一點上,便會變得很困難。故此我們要放下過去專注於一點的修行習慣。當聚焦於一點時,心便難以思考;那麼怎去照料孩子呢?怎去策劃家務呢?禪師要求大家這幾天在禪營中不要專注於一點。例如當你的手拿著一件東西的時候,覺察到觸覺;如果只聚焦在接觸的一點,太專注了,便會略過其他感受:冷或熱、粗或幼、軟或硬,都不了了之。心意識在很細微的地方,太狹窄了。狹窄的心成不了開明寬闊的心,接收的資訊太少,智慧便不能增長。

如覺得心未能安定,可先觀察一個目標,讓心安頓下來。心一旦得到安頓,便不要守著一個目標,讓心擴大覺察到的範圍。大家可以用問問題的方式幫自己擴闊心的覺察範圍:「心單單在覺察著這個嗎?」一問這個問題,心便會立即醒覺到正在覺察到其他事情。禪師問道:

「當人專注於呼吸,手心感到溫暖,覺察力就轉移到手心了。那麼,應該把注意力帶回呼吸呢?還是繼續觀察手?」

有一男同修答:「繼續觀察手。」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