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期)
香港佛教聯合會去年起參與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計劃」,製作十三集電台節目 《「心」深漫遊》,深入淺出介紹佛理,進行「心」靈「深」度探索,重拾覺醒和善念初心。節目經香港電台普通話台AM621及網上播出。
「佛系」兩字曾一度成為網絡潮語,意指放下、自由、瀟灑的生活態度,後來更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工作」等詞語。節目中香港佛教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兼總務主任衍空法師;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譽講師、註冊藝術治療師李靈津小姐與大家探討新一代年輕人如何看佛教、佛法如何幫助他們的思維及佛法如何「打入」年輕人的內心。
精進修行 修得證果
衍空法師作為香港佛教聯合會大專生計劃「弘法使者」的創 辦人,經常接觸年輕人。衍空法師稱,年輕人常說的「佛系」兩字來自日本用語,表達一種自由的態度。「佛系」使很多人對佛教產生誤解。事實上,「佛系」與真正學佛者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學佛者都要通過努力修行,才能修得證果,亦因應學佛者的不同的發心,證得的果報亦有不同。學佛者的發心主要分為三種:一、「人天乘」,通過明白因果、修十善、行布施,追求現世人間的幸福;二、「解脫乘」,目標是了脫生死,證得阿羅漢的果位,過着認真、刻苦的生活,不爭取世間上的金錢、名利等,而是精進地修行佛法,以解除生、老、病、死的束縛,達致真正的自在、無煩惱;三、「菩薩乘」,目標是修行得清淨、無煩惱之餘又可以助人。以「觀世音菩薩」為例,是「千處祈求千處應」。很多人都會向「觀世音菩薩」祈求幫助,「觀世音菩薩」的工作是很繁重的,四處助人解決困難。
自在是不隨境轉
李靈津小姐表示,自小在家人的帶領下信佛,因佛教的義理能符合其靈性上的需要,而年輕人亦有一定程度上靈性的需要。她以自己為例,她會追求開心、自由的感覺。自由就是不受家人或是社會的束縛,不論身處於任何地方,都能感到安祥和舒服。
衍空法師稱,佛教的「自在」並不是甚麼也不做,最高境界在於「不隨境轉」,內心不隨着環境而轉變。法師舉例說,你在疫情期間感到不愉快,就是「隨境所轉」;「不隨境轉」就是不容易受到環境所影響,身處新冠肺炎疫情之中也能自在。學佛與做人的目的也是「離苦得樂」,人人都希望能夠「離苦得樂」。不過佛陀眼見世人「離苦得樂」的方法不太可行,犯下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愚痴。愚痴是不懂得現在發生甚麼事而亂做一番,把自己牽進到沒法「出離」的漩渦中,被業力牽纏。
學佛明理 解決困難
衍空法師說,年輕人也是人,作為人就有痛苦。年輕人與成人感受到的困難及痛苦是不同的。年輕人有自身的擔憂、恐懼及不滿意社會的地方,例如不知道將來如何,或擔憂為甚麼父母不明白他們。年輕人只要有這些擔憂,就可以去學佛。在年輕人不懂得面對困難時,只要關懷他們、給予他們方向及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他們終究願意學佛的。
李小姐少年時曾被同學們排擠,她害怕得不敢告訴老師和家人,於是她在視藝室中不停地創作藝術。在過程中她感到心安,排解了不少負面情緒,從而使她長大後深入研究「藝術治療」。 一個人創作藝術的時候與靜觀一樣,都是需要用腦部的同一部分。人需要靜心下來才能創作藝術。她認為創作藝術和靜觀能讓她更深入了解自己。
衍空法師稱,學佛與禪修有利年輕人解決煩惱。大部分年輕人都知道自己不快樂,但有時講不出不快樂的原因。衍空法師觀察到,年輕人不快樂的原因很多時是對世事不滿意,亦不清楚世間事物是怎樣運作的。佛教的世界觀及人生觀與現實生活吻合,能幫助年輕人更看清楚世間的局面及理解生命,繼而豁然開朗,知道如何處理問題。即使不是真正地解決到問題,也能明白到為甚麼有困苦,這種明白可使人心安。衍空法師舉例,分娩的過程是很痛苦的,分娩完的媽媽抱住嬰孩時是很高興、滿足的,所以身體的痛苦與心靈上的快樂是沒有關係的,只是視乎「痛苦」有沒有意義。當年輕人明白佛理後,並通過禪修,就能明白痛苦的意義。
與年輕人「同行」 助達成理想
如何把佛法「打入」年輕人的內心?衍空法師說,先讓年輕人負責一些活動,培養他們責任感;然後用心地與年輕人相處一段時間,雙方在過程中一起經歷困難,互相磨合,建立互信。要以陪伴心態與年輕人「同行」,多溝通、理解、鼓勵、讚賞他們,不可以怪責他們。當年輕人遇到痛苦時,就作出適時幫助,並在此時分享佛理,協助年輕人反省自己,培養自信心,逐步達成自己的理想。
李小姐指出,年輕人可以透過創作藝術抒發感受,並且在安全又舒適的環境發洩情緒。當創作時遇到挫折,藝術治療師便會協助年輕人想辦法解決問題。她舉例,畫畫時會提供多種材料予他們選擇;「藝術治療」的好處是提供機會給他們嘗試,因為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做錯了,未必可以「Take two」。
下一集《「心」深漫遊》節 目主題是「佛教與科學」,主講嘉賓有衍空法師、潘宗光教授, 節目將與大家遊走科學與佛教之間,從科學角度了解佛教的理念,體會生活佛法。
《「心」深漫遊》節目由香港佛教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兼總務主任衍空法師擔任顧問、資深傳媒製作人李再唐先生監製、資深播音員車森梅女士協力、資深電台主持人倪秉郎先生主持。節目重溫可按此連結收聽。
(待續)
編按:原文刊於《香港佛教》第741期,佛門網獲香港佛教聯合會授權刊載。標題為編輯所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