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莫失莫忘,發菩提心:觀如法師帶茶禪

用「平易近人」來形容觀如法師,最適合不過。每次與師父在弘法精舍打照面,他總是笑咪咪的,閒時又愛說笑,與精舍上下打成一片。師父來自馬來西亞,作風舉止與一般香港人也有不同,斯文純樸,令人倍感可親。

有信仰內涵的禪修

觀如師父的樸實親切,同樣見諸於他的禪修班。有學員忘了關手機一臉尷尬,法師隨即說:「我們這裏不是為了活動而活動,有些地方對於禪修規格的要求非常嚴謹,這裏的氣氛是輕鬆的,更重視人情味。」

輕鬆歸輕鬆,師父不反對坊間的一些減壓靜坐課程,但佛教徒的禪修是重視信仰的,強調沒有信仰內容的禪修,難以為人帶來重大的提升。「禪修必須配合持戒,沒有戒,不可能單靠坐禪而生正定,智慧就更不消提了。因定而生的喜悅,與向外攀緣或外界刺激所得的歡愉,是不同的。」

為了廣開方便,讓大家有更多時間禪坐品茶,師父簡化了法會的儀軌,也謙虛的省去了會眾問訊的部分。雖說如此,核心精神還是實實在在的。活動開始之前,師父引用《顯揚聖教論》的發菩提心文儀軌,並強調:「禪坐之前,發菩提心非常重要。」如師父上周另文[1]詳述,「發心即大乘佛教強調的發無上菩提心,表示你對於佛法的真理認同了,認為廣度眾生、自覺覺他離苦得樂是有意義的事情,而且非常認真的做這件事。」心裏面有了這個承諾和願心,禪坐便不只是內修,也是外弘,把個人的修為連繫到眾生的福祉,生命的意義也就寬闊得多。

溫馨提示:回到根本

師父先帶領學員作三皈依。「『皈』字由『反』及『白』二字組成,喻意行者走在光明的路上,解脫輪迴的痛苦。」接著是發願文,強調參與禪修者,必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欲饒益諸有情故。」

皈依三寶的重要性,佛教徒都會了解。撫心自問,有時顧著忙東忙西,口裏在念,心裏卻連感受它的空間都沒有。因為工作的關係,平日常以文字演繹佛法,有時會牽涉一點設計,甚至是堆砌的工夫。這一趟,師父簡簡單單的,讓我重新體會實修的重要,還有持戒的必要,提醒了我很多最基本、卻也是最重要的價值。

靜、鬆、慈

觀如師父帶的禪修,講求靜、鬆、慈:靜意味安靜、靜心;鬆意味輕鬆、放鬆;而慈是「予樂」,表示祝福。「這裏,慈心禪最先開始是祝福自己,自己不快樂,哪能祝福其他人呢?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都很殘酷,不會放過自己,很少祝福自己。所以先祝福自己,也是很重要的。」《慈經》云:「願我沒有敵意,願我沒有危險,願我沒有心理的痛苦,願我沒有身體的痛苦,願我快樂自在。」慈心、發菩提心等概念,平日與觀如師父接觸的時候,已具體的感受到。

輕輕雙手捧起杯子,慢慢呷每一口茶,細意品嚐箇中的滋味。對喝白開水的學員,觀如師父說:「無味也有味。」對於茶禪的道理,師父如是演繹:「所謂茶禪一味,比喻一杯茶,一段人生,就是說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各人手裏也有一杯茶,必須拿起來喝,過自己的人生,即便是佛陀也無法代替你去活。到最後,每一個人也必須放下自己的茶杯……」

茶禪班翌日,碰見平日負責打掃的余姐,她說:「師父提醒我們禪修的時候,每一刻都在往心田裏種善因,我們平時真的要好好提醒自己喔!」說罷,余姐一臉歡喜的,又去繼續幹活了。

有福惜福

觀如法師反複的提醒大家: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我不禁問自己:我在寫這一篇文章的時候,究竟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讚譽?還是真正為了利益讀者呢?

感恩觀如師父和善知識,讓我們從生活當中,感受到法。弘法精舍的大殿端立著三尊大佛,金色的法相莊嚴無垢,讓人生起正念。有大佛常伴左右,我們都是有福的。


[1] 詳見<發菩提心你我皆可──談《顯揚聖教論》中的儀軌>
http://mingkok.buddhistdoor.com/cht/news/d/48092

東蓮覺苑弘法精舍當家師觀如法師
東蓮覺苑弘法精舍當家師觀如法師
笑語+愛語+禪語
笑語+愛語+禪語
東蓮覺苑的同事細心為學員倒茶。
東蓮覺苑的同事細心為學員倒茶。
簡約為宗
簡約為宗
茶禪一味
茶禪一味
將此身心奉塵剎
將此身心奉塵剎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