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勇

英雄史詩Beowulf,是英國文學鼻祖。這類早期歐洲傳說作品,都是甚麼武士屠龍之類,我本來並沒有甚麼動機要讀。不過,前些天電視播放這個電影。震於作品的威名,我想:兩小時免費看完一個文學名作,還花得過。於是看了。結果喜歡極了,幾乎還想找原作來看。

英雄史詩缺不了英勇。而成功的英雄史詩能夠把勇士描述得多采迷人。如果勇士只是一味勇武,那就跟莽夫沒有分別了。誰看《水滸傳》會喜歡李逵呢?甚麼忠心孝順,都救不了莽夫粗糙的“勇”所失的分。

搜索原著的結果,原來電影騙了我。它保留了原作的主要情節,卻給這些情節創作了一條主線。如果早就看過原著,可能我不會喜歡這新改動。現在反其道來觀賞,我不敢說我知道了原著,但挺欣賞新創作的鋪排。它呈現了一種迷人的勇。

勇到底是甚麼?如果是力量,是遇險不退縮,那麼莽夫也稱得上勇士。可是莽夫的勇不迷人,那是蠻勁。勇而能迷人的到底是甚麼要素呢?

《說文》對“勇”的解釋是甚麼呢?你難以設想地簡單,勇就是氣。原來勇力只是表象,勇氣才是底蘊。難怪說作戰要一鼓作氣。沒有這股氣,叫血肉之軀怎麼上戰場?

段注還說,力是筋,勇是氣。有氣,就會有力。有心,就會有氣。

我們現在寫勇字,從力,古文的勇字曾經寫成恿,是從心的。

原來沒有勇力,但是有心,未必不可以有勇氣。所謂無拳無勇,我們慣常總以為勇來自外在的體魄;又或者以為來自天賦的性格,像第一個上太空的蘇聯宇航員加加林,據說從通知他當天升空,到回到地面,他的心跳從未改變。這些特殊的力量或個性,都是英雄的禀賦,與我等常人無關。原來這些想法並未盡對。“勇”竟然仰賴於飄渺的氣,而氣又跟若有若無的心勾連。

海明威有句名言,說勇氣是在壓力下仍然表現出優雅。驚慌的人是無法優雅的,身處危難而有鎮定的心情,必定出於大無畏的心念和意志。心理學家說,勇敢就是克服恐懼。明乎此,當我們面對困難,需要鼓起勇氣去面對的時候,我們該問的是心志的堅定,而不是推缷於自己的無力。勇氣可以鼓動,難怪孟子把氣看得那麼重要,說要善養浩然之氣了。

回頭說英雄的勇。莽夫的蠻力絲毫沾不上優雅,自然難以迷人。至於一個真英雄的勇毅,當然不止面對小難題時,表現出優雅,而是面對人生大難,所表現的氣度。

人生甚麼難題最難面對呢?我覺得是死亡,朋友說是承認過錯。

我仔細想想,這改編版的Beowulf體現迷人的勇,恰恰在於它的主人公同時面對這人生兩難,而優雅地解決它。它一方面有傳統英雄故事那些臨危不退、膽色過人的勇士色彩,打妖怪、潛水搏鬥、大戰火龍種種,一樣不缺,英雄Beowulf還有點愛吹牛,但未至於面皮厚;另一方面,它利用原作由壯及老相距五十年的情節,描寫Beowulf衰老時遇到挑戰,那是他壯年過錯所生的惡果。筋力已衰的英雄,選擇一手了結自己的罪孽,並且在所愛的人面前認錯,“那時候我意志薄弱”,然後親赴戰場。

我們可以將這個情節視為比喻。人生匆匆數十年,一直為了前面不知詳情的目標而奮鬥,堅持者一往無前,怎麼知道沒有落下遺憾?晚年失意沮喪的,固然難以面對一生的失敗;然而功成名就的,難道又能夠回首前塵,坦承過錯?甚至可以說,越強的人、越成功的人,越不易認錯。男性又比女性更需要社會認同的成功,因此更自我中心一點。

老子專好講反話,他說“慈故能勇”,慈是他的三樣寶物之一。一個慈眉善目的老者,與一個身強力壯的英雄,誰勇?老子的檢視標準跟我們的不一樣。

沒料到一齣用真人動作捕捉技術拍出來的電影,充滿戰鬥場面,有十足的電腦遊戲感,能令我想這許多。電影把內涵改動到這境地,名稱上理應跟原著有點區別吧!不過話說回來,這齣戲如果不叫Beowulf,我不會看下去。可恨的是用了特技的人物動作略異,帶上更虛幻的感覺,竟然令英雄更有魅力。看到真演員的樣子,形象幾乎立即破產。電影畢竟是夢工場,而英雄作為形象也近於一場夢而已。心理學家說,誰會勇敢誰會怯懦,無法預測,因為世界上沒有一種性格類型必然是勇敢的。那麼我們凡夫俗子也不要把過多希望放在英雄身上,而太小覷了自己。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