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屍體共處──泰國發人深省的不淨觀修行

(圖: dhammawheel.com)

禪修是佛教修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古代佛教典籍中記載了大量的禪修技巧,其中有一些非常獨特,一直流傳至今,仍盛行於多個佛教流派中。對於習慣了用比較靜止不動、集中思緒的方式的人來說,泰國一些僧侶所採用的可能顯得極端和離經叛道,但卻是獨特而直接,讓我們觀照到世間事物都在變動,絕非永恒不變。

其中一個方法聽來看可怕噁心,不過在腐爛或乾枯的屍體旁修不淨觀,在泰國和其他東南亞地區仍是頗為常見的。取相於剛過世不久的赤裸屍體,目的在於讓修行者一方面更深切了解萬物皆遷流不停,另一方面也能超越人類一些既定的思維和情緒。

在這種修行中,給修行者的指引要求他們專注於屍體的變易相──肌肉、骨骼和體液如何變化。不淨觀的最高境界是貪愛及厭離之心同時消失。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宗教學教授Justin McDaniel指出,這種方法被視為領略無我境界的強而有力工具:「你越變得無我,就越接近涅槃。」

一些有兒童或青少年意外身亡的家庭,往往會將屍體捐作這個用途,務求將慘劇轉化為正面的力量。McDaniel教授表示:「僧人視已過世的青少年代表人類最美好的一面。他們天真無邪,並不自私、貪婪或別具野心。如果這樣美好的東西也會腐朽,那麼你為甚麼可以自大傲慢?你只會顯得更為醜陋。」

在某些泰國寺廟,捐出的屍體會掛在一個鈎子上,直至僧侶獲准修習不淨觀;又或修行者會坐在火化場,在火化之前、過程中和之後看著屍體。這些方式都記錄在古代典籍中,多位泰國高僧Luang Phu Man、Than Achan Taeng和Somdet To的傳記中,也有相關記載。

泰國東部一名僧人Siripanyo Bhikkhu解釋:「這種修習方式的目的,在於令你清楚記得,當你看著一個人,你看到的只是那個人外在的皮囊。我們有這些器官、骨骼和體液,令我們某程度上在否認現實,執著於色身,沒有人想看到內在。但是我們嘗試用同樣的眼光看待兩者,並不因肉身外在或內在部分的美醜表象而感到喜悅或抗拒。」

他又表示:「僧侶經常會運用在屍體旁修習的照片,放在你的房子內,或者在你吃東西時展示,又或只是要求你看著它思考。這樣做提醒我們生命的真實狀態,一切都是變動不居的。」

原文:

https://www.buddhistdoor.net/news/meditation-on-the-morbid-in-thailand-offers-insights-into-impermanence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