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聖嚴法師金句「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裏面蘊含的禪學智慧

我常常用聖嚴法師的「四它」,去處理自己的心裏困擾,、或是勸慰別人的心裏煩惱。我逐漸發覺,雖然字面非常簡單,原來裏面蘊藏着深深的禪學智慧,可以說每一次運用「四它」,都是一次心靈的洗滌。

然而,又有些朋友會告訴我,「四它」都是原則性的勸語而已:「有時候不能面對一種困境,是因為不能接受這件事,因此逃避,因此解決不了,解決不了,又談何放下?只不過是深度迴避而已。」他們驟然聽到「四它」,好像深受啟發,但之後面對煩惱好像又運用不了方法。

事實上,聖嚴法師「四它」於解決或紓緩困境的運用上,需要領受聖嚴法師的禪法精神。

聖嚴法師這樣說:

「禪的態度是:知道事實,面對事實,處理事實,然後就把它放下。簡而言之: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又這樣說過:

「面對煩惱時,要清楚辨知煩惱的緣起,然後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就是佛的智慧。」

把「知道事實」,放在「面對事實」之前,即是需要先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梳理清楚。

「辨知煩惱的緣起,然後…」更進一步說明所謂「知道」,就是懂得緣起。

我有一個朋友,他經營補習社,有四間分店,疫情期間虧損不少,本來以為疫情過後就可以逐漸恢復過去的榮景,豈料移民潮沒有停止,學生一路減少,補習老師的招聘也很困難,面對着常常空蕩蕩的教室,非常無奈,過去積存的營運資金,也快用完了,雖然他兩夫妻都是佛教徒,比較懂得安慰自己,可是在如何處理事業上的困境上,又不知如何入手。

「補習社碰上的難題,我比誰都清楚呢,整個艱難時勢我們也沒有忽視,問題就是在怎樣處理?這是我一生的事業,沒有那麼容易說放下就放下!而且經濟有周期,低潮之後又有高潮,錯過了就是一個大失敗。」這位朋友一直這樣想。

「所有煩惱的緣起,都是無窮無盡的,你可能要看看癥結的核心在哪裏,才能夠真的處理問題,知道該放下什麼。」我這樣跟他說。

我覺得他真正放不下的,是他的面子,因為過去的事業太順暢了,自我感覺一向都是一個成功的人,狠不下心腸去做一個調整。他必須首先面對這個事實。

一個人在順境的時候,很容易認為個人的努力和才華,就是成功的理由,其實萬事萬物的生成,都牽扯千絲萬縷的關係,各種福緣的配合,可能比個人可以感知到的成功因素更加重要。而過去成功的經驗,又容易強化自我中心的習氣,平添日後煩惱的因緣。

後來這位朋友聽從我勸告,把業務規模縮小,回到當初創業的單店狀態,集中經營,雖然不如鼎盛時期的規模氣勢和盈利,但是穩穩當當的作為一個既符合志趣,又能謀生的事業,事情總算解決。

另外,我有一位親人,胸部有重壓感,體檢之後驗出心臟血管粥樣硬化及心律不正,醫生勸說需要做心臟血管支架手術,他嘗試了各種另類療法,希望心臟自然回復正常,不過效果強差人意,幾年之後,他的家人十分擔心。

「生死有命,是命躲不過,我不是怕死,而是不想置入了支架之後,一生都要吃藥,對身體會有很壞的影響,我相信始終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他還想繼續嘗試下去,可是身體的狀況比從前又更差了。

「我們都考過高考,大家都說這是不好的制度,會扼殺創造力。為什麼現在的學生還是需要高考?因為這是目前可以想到比較公平地分配大學學位的方法。有些人會用另外的方式考入大學,或是根本不進大學,也可以有很好的品德,很高的成就,不過那是極少數。我想,我們之所以接受某些醫療手段,也是基於同等道理吧。」因為我自己的心血管裏,也植入了支架,思考過同樣的問題。

生老病死、成住壞空。很多人明白自己根本控制不了生死,轉移去逃避「老、病」的事實。我這位親戚,了解了自己原來的心理誤區之後,逐漸破除障礙,理智地選擇了符合他健康的醫療手段。

其實人生所有煩惱,都來自執着。我們運用聖嚴法師「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的時候,首先要明白這個煩惱來自執着什麼?需要放下什麼?然後才在現實上疏理出解決方案。很多時候,煩惱不會徹底解決,因為我們的執着常常依然存在,困境也會陸續出現。然而,當我們覺知自己的執着,明白該放下的方向,就有機會可以放鬆身心、放開胸懷,把困境從眼前放低。這同時也是一個珍貴的修行機會。畢竟,人生所感知到的煩惱和困境,終究也逃不出「成住壞空」的法則。

分享: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ba%a5%e6%88%90%e8%bc%9d/" title="Posts by 麥成輝"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麥成輝</a>

資深出版人,20多年前開始探索人生究竟。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