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經典電影系列—成佛是跟自己做Inception? (上)

友人看了電影“Inception” (潛行凶間)的優先場後興奮地跟我說:“你要去看!你要去看!”。這個片名奇奇怪怪的像套恐怖片,有點倒胃口。在youtube找了預告片(潛行凶間Inception-HK Trailer)來看,原來這是個有關夢境、現實與潛意識的故事。

主角Dom Cobb 是一名精於潛盜的神偷,但他偷取的東西與一般盗賊完全不同──Dom能潛入目標人物的夢境,在他們的意識深處盜取機密資料。有天,Dom接受了一項艱巨的任務,這次不是盗取,而是潛植意念。為了確保意念能夠成功植入目標人物的腦海中,他需要潛入目標人物最深層次的意識,並使計讓目標人物以為那是他自己想出來的意念。要進入最深層次的意識,一個夢並不足夠,他需要目標人物在夢中再做一個夢,然後在夢中夢中繼續做另一個夢……

這套電影成功地利用了夢境與現實的模糊之處作為切入點,究竟甚麼是真,甚麼是夢?相信這是每一個觀眾都會反問自己的問題。對筆者來說衝擊尤其大,可能是因為電影讓筆者回想起一個夢──我在走路,突然有個想法:“我在做夢嗎?”但我不肯定,所以便去觀察腳步,就好像行禪一樣。觀了幾下感覺很真實,不是夢呢。過了一會,我突然醒了,嚇了一跳──怎麼看錯了!我決定起床去喝杯水,冷靜一下。水喝完了,我發現自己還是躺在床上,看看倒水的地方,杯沒有動過,水也沒有喝過。

那是我做過最恐怖的夢,一次又一次我以為是在真實中,但卻全都錯了。有人可能問:“聽起來好像沒甚麼,有這麼可怕嗎?”小時候聽到莊周夢蠂的故事,也覺得這個莊子也真多餘,蝴蝶夢到莊子也好,莊子夢到蝴蝶也好,醒來還是莊子就行了罷。到自己作了同一個夢,才明白了,當做了一個栩栩如生、和真實沒有兩樣的夢,然後突然發現一切都是假的的,就會很疑惑──我怎知道自己現在不是在做夢?會不會現在的我,還是在某一個夢中?

這套電影提供了一個可供參考的答案。戲中其中一段,主角Dom為了得到目標人物的信任,告訴了他辨別夢境的方法──我們粗心大意的話,就會覺得一切都很真實,但如果我們願意細心觀察,必定會發現夢境不合理的地方,例如是物件的移動違反了物理原則,又或者完全記不起在夢境發生前自己幹過些甚麼。那麼筆者要知道自己是否正在做夢,能否應用這個技巧?

佛陀其實教導了我們類似的方法。在原始佛教的經典《念處經》中,佛陀講述了四念住禪修:把注意力放在當下的四種地方,從而建立正念。那四個地方包括身體(身)、感受(受)、心的狀態(心),及一切有關物質及心理的真理(法)。簡單點來說,就是我們如實觀察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行為:當下在做甚麼、想甚麼,快樂、不快樂,都要了了分明,不加任何概念的評論。例如吃飯知道在吃飯,每一個動作的連繫,每一口的味道怎不同,而不是不停在想這很好吃,那不好吃,下次要再吃。這可不是件容易事,我們太習慣了手上做一件事時心中想另一件事。筆者想起了在《西藏生死書》中的一個叫“賽月童子的父親”的故事:

有一個很窮的人拼死拼活的工作,好不容易存了一袋子穀物。他用繩子把袋子懸吊在屋梁上。當天晚上就睡在袋子下做白日夢:“如果我把穀物出售,就可以賺錢。賺了錢就可以買更多的穀物,然後再賣出去,不久就發財。很多女孩子就會來追求我,我將討一個漂亮的老婆,不久就會有小孩……他必然是男孩……我們該替他取個甚麼名字?”他看到窗外的月亮升起來了。“我要叫他‘賽月’……”就在那時,一隻老鼠爬上那袋穀物,把繩子咬斷,就在他說“賽月”這兩個字的時候,袋子從天花板掉下來,當場砸死了他。

當我們與當下分離時,思想便開始馳騁,我們和這個窮人也沒有分別。思想告訴我世界是恒常的,我是不會那麼容易死的,我是需要執著我喜愛的人事物的,然後我們便會像窮人一樣開始不停建構自己的夢境:錢、權力、地位,越多越好。但當心能持續如實觀察當下,“念念之中不思前境”、“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就會發現我們思想的不合理之處,世事是無常的、沒有一件事能永遠都圓滿的、沒有一個永恒不變的自我。當一個內觀行者對三法印有親身的體會時,就會發現,原來我們以為是常有的人生,其實只是一場夢,只是我們的愚痴,支持我們繼續去做夢。

筆者是否在做夢,或是已經醒來,現時還是不太清楚。要知道答案,只好練習時時刻刻勤修四念住,精進修行了。

(二之一)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