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杜邦先鋒公司宣布,該公司計劃推出一款以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新品種粟米,預計於2021年開始投產。這是第一種以這種技術生產的農產品。
該公司說,新技術可以增加蠟質粟米(Waxy corn,又稱糯粟米)的產量。研發副總裁尼爾·加德森(Neal Gutterson) 說:「CRISPR技術可以確保全球能生產足夠的健康糧食。」
與此同時,美國農業部4月中表示,豁免監管一種可以不會變黑的基因編輯白菌。農業部表示,經過基因編輯的粟米同樣未列入監管之列。CRISPR基因更改技術由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研發。農業部這封函件,無疑為CRISPR開了綠燈。
自1990年代開始,美國農業部的生物科技監管處(Biotechnology Regulatory Services),對「可能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基因改造生物作出監管,但農業部表示,由於這種白菌只被刪除了部分基因,不會對環境造成威脅,因此決定不需監管。
明尼蘇達大學生物學家(Daniel F. Voytas)表示:「(CRISPR)這項新技術令我們有需要重新思考什麼是基因改造的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基因改造食物是指科學家將一個物種的部分基因,拼接入另一個物種內,例如將比目魚的抗凍基因轉植入番茄內,令番茄變得耐寒。至於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則指科學家找出某一個基因,將它修改或翦除,或更改基因的排序。
有些科學家認為,兩個做法並不相同,基因編輯亦對生物的干擾較少。
然 而在歐洲,反對基因改造生物的人士同樣反對CRISPR技術。一般認為,基因改造生物具有外來基因,會表現出一些不可預見的新功能和特徵。在沒有長期而充 分的安全性評估之前,若將其釋放到自然環境,很可能會破壞原有生態平衡。另外,基因改造生物會通過自我繁殖及與近親品種雜交,使外來基因在大自然擴散,造 成難以挽回的基因污染。
此外,商業化大規模單一品種種植,是導致農作物品種失傳、削弱生物多樣性的其中一個原因。基因改造食往往以大規模單一品種種植,有可能進一步削弱生物多樣性。
預料新產品同樣會引起消費者的關注,美國顧客倡議組織「US Right to Know」總監(Gary Ruskin)指出:「CRISPR技術有甚麼未知的可能性?監管機構須判定脫靶效應(off-target effect)。消費者亦有權知道我們吃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