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者的處事智慧:德建禪師講述如何放下恐懼

從害怕恐懼,到放下恐懼,這當中體現的正是禪者的處事態度——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最後放下它。

德建禪師是少林寺曹洞正宗第三十一代弟子、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第十八代傳人,亦是嵩山禪院住持。禪師與世無爭,隠居少室山二十多年,潛心鑽研少林禪武醫。他精通醫術,濟世救人,承繼了少林寺絕學「心意把」。

嵩山禪院,座落於河南省嵩山三皇寨。德建禪師習慣每天在四十五度傾斜的龍陽洞屋簷上練功、打坐,而他的腳下就是百丈懸崖。於此練功,只要一個瞬間分神,都有可能造成粉身碎骨的後果。禪師每天在這危險的地方練功,面對一般人無法想像的恐懼,而他的內心卻沒有泛起一絲的情緒漣漪。接受訪問時,德建禪師表示,正是因為懼怕死亡,令他走上懸崖練功;而在懸崖練功,他必須對治恐懼。從害怕恐懼,到放下恐懼,這當中體現的正是禪者的處事態度──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最後放下它。

面對它才能放下它

德建禪師遵奉師命,於1994年著手修復即將坍塌的嵩山禪院。禪院位於山勢陡峭險峻的嵩山少室山三皇寨山頂。通往山頂的唯一要道,是一條數千級的臺階路。「所以運送各類禪院的復修物資,包括水泥、鋼筋、沙石等都只能依靠人力,一步一臺階,徒步由山腳慢慢扛上山頂。」這無疑為復修工作增添了不少困難。

復修工作雖然十分艱難,但德建禪師卻能逐一克服。他首先解決的是工作人員運送物資時的人身安全。他說道:「我和弟子們每天在臺階上來回數次,而每次都要背一百多斤的東西,所以我必須要找出一種平衡的方法,讓大家能夠站穩腳步,不致發生任何意外。」禪師為了驗證那種平衡方法,於是「很自然地走到懸崖上練功」。

讓禪師走上懸崖練功的另一個原因,是為了訓練「心的平衡」。禪師笑著說:「我到懸崖上練功並非為了冒險,而是為了練心,讓心達至平衡。」他徐徐說道:「我是懼怕死亡的,然而想要克服這種恐懼,就必須面對它,於是我自然而然地就走上了懸崖,那是一種直接面對死亡的方法。

「我剛到懸崖上練功時是非常恐懼的。不過我越是恐懼,就越是要小心。為了讓自己更加小心,我必須把內心所有的雜念、妄想摒除掉,讓它完全寂靜下來。這樣,恐懼便能得到解決。」面對百丈懸崖時,禪師的內心沒有泛起一絲的情緒漣漪,不過他的舉動卻引起弟子們的擔心。「我每次在懸崖上練功,他們都會替我擔心,總希望我快點下來。不過,我會趁機告訴他們輪迴是苦的,希望他們明白假如不想死、不想一失足成千古恨,就得站穩腳步,好好修行。」

德建禪師走到懸崖上,親證一種身、心平衡的方法,這對其弟子具有身教及啟迪的作用。對禪師本身而言,從恐懼死亡到放下對死亡的恐懼,這當中所呈現的正是禪者的處事態度,而這態度的根源是來自禪武醫。

德建禪師習慣每天在四十五度傾斜的龍陽洞屋簷上練功、打坐,而他的腳下就是百丈懸崖(圖:禪武醫研究院)。
德建禪師示範禪武。少林禪武醫是一種歷史悠久的修行法門,其文化發展承繼了禪宗祖庭嵩山少林寺一千五百多年的文化底蘊,集大成者可追溯至明朝末期的無言道公。
德建禪師在房簷上練功

少林禪武醫

少林禪武醫是一種歷史悠久的修行法門,「它的文化發展承繼了禪宗祖庭嵩山少林寺一千五百多年的文化底蘊,集大成者可追溯至明朝末期的無言道公」。若以德建禪師的話來形容,禪武醫是一種「接地氣、讓人離苦得樂的修行法門」,然而這套修行法門在社會大眾眼中,「卻可能只是一種健康之道」。

社會大眾之所以認為禪武醫僅是一門「健康之道」,是對它有著根本的誤解。禪師講述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多年前美國某所著名大學欲成立「禪武醫」研究中心,該校的一名教授前往嵩山禪院尋訪德建禪師,告訴禪師:「禪師和醫師的人選他們已找到了,缺的只是一個會打少林功夫的人。」教授想邀請德建禪師加入,組合這三方面人才,成立禪武醫研究中心。

禪師報以淺笑,搖了搖頭,說道:「許多人會這樣誤解少林禪武醫,以為它就是禪、武、醫三方面的拼湊。對他們來說,禪就必須是坐在某個特定的地方,武便是指武術,醫是幫人醫病的。」德建禪師指出,禪武醫是一套以佛法為主旨,並糅合了禪修、武學、醫學三種元素的修行方法,「我們以許多大乘經典,如《金剛經》、《楞伽經》、《六祖壇經》作為我們的修行宗旨。

「修行者以武悟禪,通過練傳統武術與少林內養功法,明白自己的經絡,乃至自己的身心狀況。這樣便能有效地醫治自己的身心。換言之,禪武醫的『醫』是指自醫──自己醫治自己,而非他醫。醫,在禪武醫裏主要指醫心。心若生病則充滿貪瞋癡,這些是損害我們身心健康、家庭和諧的『三毒』。」故此,禪武醫三者是一體的,不能偏廢,猶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德建禪師與他的一眾弟子在散步

為甚麼要修禪?

「少林寺是漢傳佛教禪宗的祖庭」,而作為一種修行法門,禪修在禪武醫裏擔當著樞紐的角色。那麼甚麼是修禪呢?德建禪師指出,坐禪是一種心境,並非只是外相上的坐相。禪師引述《六祖壇經》,解釋道:「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我們要是可以集中精神,去除雜念,遠離貪、嗔、癡三毒,內心便能夠寧靜、祥和、自在。」

禪師接著說:「我們一定要禪修,學習如何在生活中覺悟。現在人們的生活緊張,工作壓力大,導致許多人都處在恐懼、痛苦、擔憂的狀態中,有些人甚至還出現疑難雜症。」這些表面上看起來像是社會問題,但其實這是「人心的問題,人心有問題就需要參禪,用禪袪病。假如我們每個人都能『修心性、正品德、慈悲行』,以慈悲心去行事,那麼這個社會就會很美好。」反過來說,「人要是生病,而不修行,吃再多的藥也沒有太多的幫助。」這就是為甚麼我們一定要禪修的原因。

禪武醫的理念和目的,是讓人能直接從生活中體驗身心離苦得樂的應用方法。想修練這套應用方法必須從改變飲食、生活習慣開始。禪師表示,禪武醫法門的修練者都不能吃葷腥、辛辣、厚味等刺激性食物,「我們身體有許多疾病,是因為飲食不恰當所致的,譬如葷腥辛辣的食物,因此我們不要吃這些食物。雖然有些是調味品,但是身體不健康的人吃了這些具有刺激性的食物,病情更加嚴重;本來心情不好的,吃了這些食物會令他們更加煩燥不安。」假如不改變飲食,連禪武都難以修練,更遑論要達到「禪定」的境界。

延伸閱讀

調心者——臨床心理學家陳瑞燕教授專訪

我的世界是有顏色的 自閉症畫家賀梓峰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