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就是教我們好好地活在當下──記南北傳佛教禪修互動

年初寶蓮禪寺與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展開對話交流,目的為今年第三屆英語夏令營及佛教僧伽教育學位課程等,進行實質性討論。(右一為心慧法師)
年初寶蓮禪寺與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展開對話交流,目的為今年第三屆英語夏令營及佛教僧伽教育學位課程等,進行實質性討論。(右一為心慧法師)

年初寶蓮禪寺與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展開對話交流,目的為今年第三屆英語夏令營及佛教僧伽教育學位課程等,進行實質性討論。禪,發源於印度,成宗於中國,發展至今已有二千多年了。禪,是不存在時代性,也不應有地區性;不管是哪個時代的人,也可進行習禪法,所以不應局限於甚麼「達摩禪」、「現代禪」、「動中禪」、「內觀禪」⋯⋯只可勉強地說,就禪修方面而言,禪的某種方式,最能適合某一個時代,某一類的眾生而矣!

禪修的形式,一般所說的北傳佛教中之坐禪,也就是結跏跌坐,單盤坐、雙盤坐、日本的坐法也好;單坐是不行的,非有專注的心念不可,學習中也有數息觀、或是觀想的修行、靈性的練習、提撕公案(如念佛是誰)、念佛、念咒⋯⋯都無不可。即使是南傳佛教中之行禪也是一樣,只是一個形式方法,離不開虛心、專心,不應受外在或內心雜念、妄想的刺激所影響,這樣地用功,就是進入禪修的第一步。

就近年來最受歡迎之禪修方式之一,如「動中禪」。「動中禪」是南傳佛教重要禪修方式,藉此找出或培養正念,或覺性的修行方法之一。

動中禪──培養觀察自己的覺性

「動中禪」是依據佛陀所教導的動作,持續經行。無論行、住、坐、臥或曲或伸,時時刻刻行者要覺知每一個動作。當念頭生起時,要覺知。時時刻刻覺知所有動作。不要靜坐不動,這就是培養觀察自己的覺性的方法。

在完全領悟身心之後,行者應該繼續觀察念頭。將規律的動作或走動的速度稍為加快,但不可以壓抑念頭,輕輕鬆鬆地練習,輕鬆地觀察念頭。念頭生起時,不管是快樂或是悲傷,只要察知身體的動作,念頭便會立刻停止。當念頭生起時,我們要立刻覺知,一而再,再而三。行者心念上在這時會有轉變。正道從此開始,這就是涅槃的起點。這光並不是肉眼可見的外界之光。心本身就是自在光明的。稱之為「慧眼」,也就是「內觀智」的生起。「觀障」和「喜障」要以調整方法來解決,可是要稍微複習所緣;另外,名色要明顯。至於「顛倒障」,我們一定要複習內觀。輕鬆地練,目標明顯時,壓力會馬上減少。任由念頭生起,不要阻止,但是知道、看到、瞭解,成為「是」,也成為「有」。當你練習時,必須自己照顧自己,不要期待別人來照顧你。任何不正常的情形發生時,你一定要立刻停止練習。「動中禪」修禪之反常的境界就會自行漸漸消失。

內觀禪──觀察事物真正的面目

「內觀禪」是南傳佛教也是印度最古老的禪修方法之一。內觀的意思是如實觀察,也就是觀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過觀察自身來淨化身心的一個過程。開始的時候,借著觀察自然的呼吸來提升專注力,等到覺知漸漸變得敏銳之後,行者接著就觀察身和心不斷在變化的特性;體驗無常、苦、以及無我的普遍性的實相。這種經由直接的經驗去了知實相的方式,就是淨化的過程。

內觀的方法,可以根除三種不快樂的根源:貪愛、嗔恨與愚癡。行者持續不斷地練習這種方法,可以消除日常生活中的緊張,將綁得緊緊的「情結」打開,並且能根除對愉快或痛苦的情境所生起的貪嗔之雜性。是透過對自身內在的實相觀察來自我改善的方法。將專注力有系統依序地集中在觀照身體上的感受,從而體驗身心運作過程持續不斷交接所造成的相互影響,身心兩者密切互相關聯。借著透過觀察、探索自我的旅程深入身心共同的根源,將所有不淨雜染消融,達到平穩、安定、和諧,內心充滿著慈悲。

所謂禪的本份,有了甚麼物自體、自性心源、本有之覺性、本來面目、祖師西來意、佛性、聽法底人⋯⋯諸多名目、名相,不單只是概念上的把握,而是要如感覺上的聽聲、見色、嗅香那樣,由心自體去契證體會。

禪,在近代也成為歐美方面的宗教信仰與生活方式,甚至學者把它關連到精神分析與心理治療去研究,視之為對治科學由機械帶來的種種弊病的靈丹妙藥。禪,對於近代人的生活如何關聯過來;禪不是虛無虛緲,而是處處存在。從日常生活中繪畫、書法、茶道、花道、攝影、詩歌中有禪在跳躍,只要行者能打開心眼,就可洞見大千世界中崢嶸萬象的骨肉相連。也就是從客觀的制約解脫,而入於主觀的自然法爾的世界;甚麼時候會來到,那是不知的,來也好,去也好;造成那些種種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所謂種種的條件,是指自然環境,和組織成員的知、情、意的轉進。這些內外條件,是沒有永恆不變,成住壞空。我們活在假我的世界、不思議的世界;以經濟、權力、機械、概念、技術、組織而成括束起來的世界;在這樣的世界之中,有一個無可奈何的世界,但却不是空洞的世界,而是積蓄了無限力之不增不減、萬德圓融的世界。

無論南傳佛教,北傳佛教也好,「達摩禪」、「現代禪」、「動中禪」、「內觀禪」⋯⋯都只是禪修方法上不同而矣。所謂「過河需用筏,到岸不需舟」。因此,珍惜目前的工作,生活上所具備之條件;那麼,多餘的煩惱自會消失。禪,就是教我們好好地活在當下。佛心者,大慈悲是也、大智、大悲,都是從不思議之底湧出。在人生路上,我們都是求道的童子,希望能在因緣苦海中解脫,得大安心與大自在!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