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桌球迷都知道,香港著名英式桌球手傅家俊(三項世界排名賽冠軍,一度世界排名前十)是茹素的佛教徒。不少人因而談論,桌球賽講求球手比賽時保持情緒穩定,究竟佛學的修行對於傅家俊的成績有沒有幫助?事實上,今天精英體育運動日趨專業化,運動心理學已成為職業運動不可或缺的一環,而確實有心理學家讓運動員進行佛家的靜坐(或稱禪修),並且有科學研究證實這對運動員的表現確有幫助。
談靜坐對運動表現的幫助,最理所當然的推論是靜修令運動員保持冷靜和情緒穩定,排除了緊張心情,從而發揮出理想水準。不過,這其實牽涉更深層的運動心理學理論:匈牙利裔美籍心理學家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提出,某個人的精神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就會產生所謂「心流」(flow 或 mental flow),或者說是到了「神入」(in the zone)的境界。他會全神貫注、沉浸於忘我的狀態,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到事情完成之後,他會充滿能量,並且有非常滿足的感受。
體育迷都會知道,個別運動員有時在某一場賽事或其中的某一段,突然會有神乎其技、遠超自己日常水平的表現。一般體育評論的說法會是,當時他狀態巔峰、表現神勇之類;但用運動心理學的角度,這位運動員當時正是產生了心流。舉例來說,十三次獲得職業高爾夫球員協會(PGA) 巡迴賽冠軍的 Mark Calcavecchia 指出:「當我到了神入的境界時,我不會考慮怎樣揮桿、風向、距離、球道或任何東西,只是隨手拿起球桿就揮出擊球。」
於是,心理學家開始研究,怎樣令運動員增加產生心流的機會。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已有人開始將這項研究與禪修扯上關係,做相關的實驗。在2009年、2015年和2016年的幾次實驗發現,禪修有助運動員控制負面想法和緊張情緒,專注於當下需要運用的技巧,因而有較理想的表現。同時,研究人員也發現,禪修做得較好的運動員,更有可能出現心流的各種狀態,包括挑戰與技術之間的平衡、明確的目標、集中力、結合行動與意識,以及忘我。
臨床心理學Kristin Keim則從比較廣泛,包括心理和身體調節等角度,總括出禪修對運動員有以下四方面的幫助:
減壓──壓力無疑會令運動員的表現打折扣,因此減壓是極為重要的。《健康心理學學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禪修可以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水平,從而得以減壓。如定期修習,運動員的身體就可以在高壓環境下保持放鬆,同時建立自信,具備更為正面的思維。
改善睡眠和縮短復元時間──《睡眠學刊》顯示,運動員如果睡眠不足,會出現以下問題:體重增加、情緒波動、焦慮或抑鬱的程度上升、無法維持集中力等。禪修能改善睡眠,就可以大幅改善他們的表現。另一方面,定期禪修的運動員也可以較快從練習、比賽,甚至受傷中復元。另一項研究則發現,禪修有助改善免疫系統,減少運動員患病的可能。
增強耐力──運動員藉著禪修,可以將自己實踐目標的情況影象化,再配合呼吸練習,有助增升身體的運動強度,以及得以維持更長時間。
增加對身份、自我和身體的認知──禪修可以幫助運動員了解自己的「盲點」,針對作出改善,建立自信,改進表現。同時,禪修者會練習加強對身體每一條肌肉的認知,有助運動員了解自己的傷患,防範日後再受傷;而且,禪修也可以改進思維與身體的協調。
不過,心理學家提醒運動員,禪修不能一蹴即就,必須持之以恒才可以見效。美國波士頓大學的心理學家曾為一群女子足球員安排禪修練習,為期六星期,期間不斷監察參加者的感受。參加者感覺到,直至過了約一半時間,即三星期,靜修才開始產生效用。因此,心理學家建議運動員耐心地至少做八至十二星期的練習。
心理學家還另外作出了多項相關的建議,包括:最好一群人一起共修;每天練習(或至少每星期三次),在固定的時段進行、每次禪修後記錄自己的感受作日後的參考、在練習和比賽時提早到場作五至十分鐘的禪修、並且用網上工具和手機應用程式來幫助修習。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