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禪修之道﹕西亞多烏天津尼亞禪修指引

西亞多烏天津尼亞 (網站﹕http://sayadawutejaniya.org)
西亞多烏天津尼亞 (網站﹕http://sayadawutejaniya.org)

甚麼是「正念」?

怎樣才算正確的修習態度?

如何看待禪坐中湧現的胡思亂想?

如何看待禪坐中出現的疼痛?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智慧是怎樣呈現的?

精進力不用很用力?

如何觀察「心」?

西亞多烏德加尼亞(Sayadaw U Tejaniya) 是緬甸禪師Shwe Oo Min Sayadaw弟子。以下是西亞多烏德加尼亞在香港首次開示的記錄,可以為你提供初步的指引。可能是聰明人才可以修的方法啊!

緬文翻譯:嗎爹 英文翻譯:心田 記錄:心田

大家好!預備好了嗎?

禪師首先對禪修會作出介紹,給大家一些正確的資料。開始禪修之前,要先聽到有關的正確資訊。惟有得到正確的禪修資訊之後,我們才可以想得正確,修行才可踏在正軌之上。所以,不是先有禪修,而是在禪修以前,先對禪修有正確的了解,之後才修習。

首先要知道何謂禪修。禪修的本質是甚麼?閉上雙眼坐定定,開始專注於某目標了,仍未算是禪修。禪修乃是從心中抽取出美好的素質,學習令它變得更美好。修行是培育我們心中美好素質。

如果有人禪修,修了很久;如果以正法修行,性情理應會轉變,會變得更成熟。但若果他修了很久,卻沒有變得更成熟;那麼,他的修行中肯定是有些欠缺了。現在,禪師會先界定正確的修習及錯誤的修習。

禪師想以答問的方式進行今次禪修入門的開示。大家可要踴躍發問啊!

禪師問道:

「如果人在修習時帶著貪,很想得到好多東西,有很多期望;這是否正確的修習呢?」

又或者換個角度問:

「如果人在修習時,不滿現時的修習,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又是否正確的修習?」

「有否試過在修行中遇到困難,不知怎修下去、不知怎做才好?之後就隨自己心意,想要怎樣做便怎樣做。這算是正確的修習嗎?」

重點就在這裏了。如果我們帶著貪嗔痴去修習,那便不是正確的修習了。

正確的修習是無貪無嗔無痴的。要令貪嗔痴不在場,必然要有智慧坐陣才行。那麼,智慧從何而來?

有三種智慧。在佛教中,第一是指知識,可從書本中獲得的資訊(information);第二是指聰明、邏輯、思考的能力,心中原本就有的(intelligence);第三種是禪修的智慧,須通過修習之後才有(insight)。

第一種智慧是知識,是資訊性的,非常重要。它以客觀的形式普遍地呈現,可以聽得到,或從書本中看得到。要能聽到正確的資訊,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只有當我掌握到正確資訊之後,我們才可以正確地思考,那麼行事為人才可以正確。

把第一、二種智慧加起來,就是資料加上思考,是可以應用到修習上面的。禪修時,我們可以運用這兩種智慧。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可帶動第三種內觀智慧展現。

禪師再問:「當我們禪修時,應否思想?」大家呆了,不敢回答。

禪師笑道:「我們不要想無謂的事,但可以想一些令禪修進步的事,作正思維。」

禪師問:「在我們一生中,有沒有試過做事之前是想也沒想的呢?」

大家顯得有點猶疑。禪師又笑了。又問:

「做生意時可不可不加思索?」

當然囉,如果不用腦去想,那麼一定會蝕本。

禪師的意思是:我們是要用我們的聰明智慧的。因為內觀的修習,即是指智慧。

禪師現在所說的每件事情,都是有關禪修的資訊;大家要能運用聰明智慧,把這些知識應用在修行之上。這是我們現在要做的事。

現在禪師要給大家的資訊,就是止禪和觀禪的分別。止禪修三摩地,為要達至定;而觀禪是修習智慧。止禪的目的是要人達到定境、禪那;修法是把心專注地放在單一的目標之上。而觀禪的目的是智慧。心自己已有一定的智慧,修觀是要把智慧培育得更深。我們想從禪修中得到甚麼呢?我們修行,一定要問自己這個問題。究竟是想要一些定境呢?還是智慧?

「兩者都要?」禪師又笑了,大家都笑了。

如果我們想要定境,可修止禪。如果我們想要智慧,便修內觀。兩種方法背後的理念是不一樣的。兩者目的地不同,所走的路也不同。

如修止禪,可得定,很平靜。就這樣,不能得更多,不會對自己明瞭更多。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