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的宋元版本大藏經
藏經閣建於明崇禎年(17世紀),由郡人曹學佺施建。沿著周圍的牆壁陳列了許多御賜大藏經的書櫃,分別是清康熙1715年、與乾隆七年1742年御賜藏經四櫥。藏經閣內左右有兩排玻璃陳列櫃,展示了部分珍藏的經書與文物,其中有清代高僧血書《金剛經》,明版《南藏》、《北藏》與清版《龍藏》等。在收藏的大藏經中,還有非常珍貴的元刊本《毗盧大藏》,總計不同版本佛經兩萬餘冊,手抄經書200多冊,以及明、清高僧血書佛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57冊。而其中以明崇禎七年(1634)法林法師血書佛經為最早,共81卷。清代17世紀鼓山住持道霈和尚著作《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論纂要》,共有120卷,分裝48冊,雕版2425塊。此外還有少見的斯裏蘭卡僧伽羅語、緬甸與柬埔寨文等的南傳佛教貝葉經典。從這些收藏的藏經與東南亞國家的佛經來看,鼓山湧泉寺在海外文化交流上曾扮演重要的角色。
湧泉寺的大藏經版本中最珍稀的就是《宋版磧砂大藏經》,1934年虛雲和尚在《影印宋磧砂版大藏經序》中記錄其發現宋版磧砂大藏經的因緣:「…去夏蒐羅廢帙,竟發現宋哲宗版之《大般若經》、《大涅槃經》、《大寶積經》共計數百冊。梵夾雖已不全,脈望幸未災及。獲此瑰寶,視為奇緣。鈔補裝潢,七閱月而竣事。是誠本山閩忠懿王賜藏以後,碩果僅存之紀念品也。今聞朱將軍以施賑至關中,發現宋磧砂藏經,不禁歡喜讚嘆。…」。此外還有元刊本的《毗盧大藏》也是國內碩果僅存的版本,此版本現在國內只有山西太原崇善寺與鼓山湧泉寺有收藏,為元延祐二年(1315年)於建陽後山報恩寺雕印,合計20346冊。
藏經閣中有一佛塔,塔內供奉佛牙舍利。此佛牙舍利放在佛塔內部另一小舍利塔內,其實看不清楚。在《鼓山志》中,【註:7】清代道霈禪師在〈建正法藏殿記〉中紀錄其所見到佛牙舍利是「縱六寸、廣五寸,有奇重七十八兩」,往昔的紀錄今日實難想像,但顯然與目前截然不同了。書中道霈禪師說明了佛牙舍利的意義,「舍利」有兩種,一是佛的法身舍利,是指三藏十二部經典;另一是佛陀的生身舍利,就是佛牙、以及舍利子。如今佛牙舍利保存在藏經閣內的意義就是「舍利即是法藏、法藏即是舍利」。所以其實能見到這珍藏的三藏經書法寶,也就是見到佛陀法身了。
大殿後方供奉西方三聖像前的鐵木長供桌,此木入水即沉而不腐,遇火不燃。
三鐵:鐵木、千年鐵樹、千人鐵鍋
鐵木佛桌
在大雄寶殿後方的西方三聖像前,有一張鐵木長桌,此木入水即沉而不腐,遇火不燃,清康熙丙午年(1666年)由海外華僑所捐贈。
千年鐵樹
方丈室前有三株千年鐵樹,兩雌一雄,三株年年開花。樹幹特別粗壯的是雌樹,其中一株為湧泉寺開山祖師神晏所栽;外面一株是五代閩王王審知所植的,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這三株鐵樹充滿了靈氣而又生機勃勃,許多分枝的枝幹都已過於粗壯而必須在樹幹下面架石柱以支撐,令觀者無不嘖嘖稱奇。這使我們想到雪峰崇聖禪寺山門前那兩株柳杉,也是開山祖師義存親手栽植,而今仍枝繁葉茂,天地間萬物生滅皆有定數,如今,祖師大德肉身雖皆已渺然,卻留下這千年燦爛的綠意,似乎為法燈的永續作見證。
千人鐵鍋
湧泉寺的香積廚內保存了4個銅鐵合鑄的千人飯鍋,最大的一口直徑有167釐米,深80釐米,一次可煮飯供1000人食用。走出香積廚,廊道旁還有幾個供洗衣的大石槽,據說也使用了有近千年歷史。
保存佛教文化遺產的印經樓
目前國內保存古代傳統刻印佛經的地方還有三處,南京金陵印經處、福州開元寺與鼓山湧泉寺。湧泉寺從宋代就開始刻經、印經,明代時還設立「永通齋」專門流通經書、法器、佛像等文物法寶。【註:8】清代已是全國重要刻印與出版佛經的流通處之一。 1928~1935年虛雲和尚任鼓山湧泉寺住持時振興道風,深感佛典經籍之可貴,大力整理鼓山經板目錄,當時由觀本法師協助整理經版,費時二年,於1932年著編成《鼓山湧泉禪寺經版目錄》一卷。據此書中所記,至1932年止,湧泉寺共有刻經359種,其中明刻版84種,清刻版195種,至今尚存有明末清初所刻的佛經及佛學著述板片3613塊,清末至1949年所刻的7696塊,各種佛像、書畫板片66塊,總計11375塊。1929年,弘一大師來湧泉寺,見到這些珍貴的佛書經板特別讚歎,也之為「庋藏佛典古版之寶窟」。
如今我們能夠在資訊發達的現代,還看得到古代刻印書籍的「印刷廠」,真的是太難得了。湧泉寺就保存了此一最珍貴的文化遺產──印經樓,對於喜愛古籍的愛書人來說,能夠一睹古代印刷古籍善本的書坊,就像與故舊知交相見般的興奮。我們放輕腳步從古老的木梯歩上二樓,參觀保存所有經板的庫房,小樓內陳列了許多放置經板的架子,架子上整齊排放的經板,由於空間狹小,我們必須小心翼翼的從走道間通過,看到其中有道霈禪師的《華嚴經疏論纂要》,就是當年弘一大師來湧泉寺特別倡印流通的。旁邊的工作檯上放著一些已印好、待裝訂的書頁,只見到一位工作人員,這令我們感到不可思議,印經樓目前還繼續印刷出版呢!
參觀完畢印經樓,夜幕已漸低垂,我們向帶領參觀的大知客妙極法師致謝並告假,步出寺院時經過佛經文物流通處,陳列販售著許多的手工刻印的經書,價格非常低廉。有一般大眾普及的《金剛經》、《地藏經》、《阿彌陀經》,還有《鼓山志》、《念佛切要》、《念佛四大要訣》、《增校鼓山列祖聯芳集》…等等,有的是線裝書,【圖29,30】有些是經摺裝還以木板製作封面,古樸簡單的裝潢,與手工刷印油墨的書頁,散發著古典的書香與人文氣息,於是請了幾本線裝佛書,細細體會當中傳承的不只是印刷的技術,在歷史文化遞嬗流變之中,有賴許多高僧大德的悲心宏願,這份法寶才得以有機會捧在我們的手心呢!
參考資料:
《高僧傳》
《鼓山志》,收錄於《中國佛教寺志》49,臺北:明文書局,1980。
《中國文化史蹟》常盤大定、關野貞(1975),1-6,京都:法藏館。
黃蘭翔 清代臺灣傳統佛教伽藍建築在日治時期的延續,中華佛學學報第18期 (p139-206): (民國94年),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中國佛教百科全書建築-名山名寺卷》
《中國仏敎の旅》/ [中國仏敎協会, 日中友好仏敎協会編集 ; 監修趙樸初, 塚本善隆]
《五百菩薩走江湖》 : 禪宗祖庭探源 / 聖嚴法師著
中國名塔識賞
http://cn.chiculture.net/0220/html/0220c10.html http://www.fjxy.com/fwzn/fwzn63.htm
http://www.hkbuddhist.org/magazine/476/476_07.html
http://tw.epochtimes.com/bt/5/5/12/n919696.htm
http://www1.fjta.com/fuzhou/shixiaqu/yongquansi.htm
註腳:
[7]《鼓山志》一,p.544. 「靈牙三山林公得山居士所施也,居士得是牙於燕京古寺中,縱六寸、廣五寸,有奇重七十八兩。其大齦如金,細齒如玉,堅好香潔,蓋是過去古佛大牙,實希有之靈蹤也。」
[8]《福州市志》第七冊,
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3087&index=892&